1-15、谈“宠辱”和“牵挂”
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感觉和感官,因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奇妙的,因此人活在世上都会有感觉和感观,因人体的结构,它是完全靠精神来控制的,人的精神可以控制人体所有的机能,精神一集中他的机能就全部发挥作用,如果精神松散,人体机能全部失去作用。
你们今天拜观世音菩萨靠的是什么力量?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有精神力量才能转为信心,没有信心什么事都做不成功,没有信心,你就永远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所以一个人的信心对修心非常重要,因为有了这种信心你才能勇往直前。当你没有信心时,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比如:当一个家庭面临崩溃时,如果这对夫妻不想解体,就要靠信心和精神来寄托支撑,认为婚姻一定会转好的,婚姻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信心能否维持是要靠感观,感观就是看他的过去,靠他的将来,最主要的是看他这个人是不是在修心。若这个人今天在修心就一定会有信心和希望,若不修心,就没有希望,感觉和感观也是虚空无实的。
今天给大家讲“宠”与“辱”。宠与辱实际上都是惊恐的现象。比如:有人整天被宠爱,也会很惊恐,因他不知道哪天会被不宠爱抛弃了。又如:一个普通工人,老板忽然过来对他说:“我明天提升你做经理。”他会一下子吃惊了,会很开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惊恐。受宠与羞辱都是一种惊恐,这种惊恐是带给自身最大的忧患。常言道:“忍辱不惊”,“宠辱不惊”。今天被老板提升了,我不惊。明天被老板骂了,降职下台,我也不惊。这样的人心态好,不要今天上台,开心。明天下台,伤心。所以不要在心中留下忧患。当你受到宠爱和受到羞辱时,通常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反差。辱,在这里作一解释,“辱”并不是完全指羞辱,而是你想做一件事,没有做成,实际上没做成也就是一种羞辱。受宠一般是指比较低下的人或比较没有实质性的事情,忽然之间一下子提升,就会误以为是受宠,就会惊喜,而这种惊喜都是暂时性的。大家看过电影《百万英磅》,一张百万英磅让一个穷人拿到,最后这一百万英磅的支票还是被人家拿回去了。一个人碰到一件好事情时会吃惊,误以为世界上的东西真的给自身带来了惊喜,惊喜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去,当你失去之后,又是惊恐万分。譬如:皇上说:今天提升你做宰相,因为某某宰相不好,不尽职。当你做了宰相之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宰相,接下来你就会天天惊恐,不知道哪一天会下台?可能会比下台的前宰相还要惨,说不定还会有被杀头的危机。不要以为暂时得到的是好事情,这叫愚昧惊恐。
宠来了,就高兴。宠走了,就失落。辱来了,就伤心。辱走了,如释重负。一颗心在这世上永远飘来飘去不得安宁。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宁静的生活,而这颗心却每天漂浮不定,如何能宁静?比如:一个人没有病时,为工作上的事情整天烦来烦去,一会儿老板或同事对我不好了,一会儿工作上不顺利出问题了。如果生了重病工作没了,工作上不烦了,而身体上又开始烦来烦去,说说看,这个心哪一天才能安宁。没有宁静,喜怒无常,悲欢不定,人活在世上永远就像生病一样,看看你的肉身,虽然现在没有病,而你的灵魂已经生病了。为什么?因为天天怕啊,被人说好话怕,被人说坏话也怕,现在的人都很敏感,听一句好话,第一个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在讽刺我?这不是心理有病吗?所以现今世界提倡人要身心健康,仅身体健康还不够还要心灵健康。对受宠和受辱都要平平淡淡地看待,今天工作没了没关系,总能找到,今天忽然查出身体有病了也没关系,总会治好的。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听起来不太好理解,会感觉不对,没有牵挂的人怎么会是无私的人呢?换个概念来想一想,不牵挂就是没有私心,没有我自己啊。如果整天为自己牵挂,工作啦,前途啦,家人啦,等等,这是不是存有私心?要学会反过来理解,一个人牵挂这个,牵挂那个,就是私心很重。观世音菩萨到人间来救度众生,如果整天牵挂天上的菩萨或想我到人间吃这么多苦该回去了,这样怎么能救度众生呢?多少和尚法师发愿,要救度众生,愿出家修行,以后再来救度更多的众生——乘愿再来。这也是无私奉献。
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因为他奉献了,不牵挂自己,不牵挂家庭,不牵挂所有的事业、前途、钱财等,他这是在舍,因为能舍的人,才是无私的人,帮助别人要无私奉献。如果你帮助人家是为了利用人家,为的是将来也能帮助到你或你的家人,你们说这种帮助是不是自私的。因为你有牵挂,牵挂自己、家人,希望我今天帮助你之后,将来你也能帮助我,这叫有偿回报的帮助。雷锋帮助了那么多人,他想过自己没有?想过回报没有?这叫无罣碍的帮助,无缘慈悲,无私的奉献。
一个真正没有牵挂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的人。首先,无私之后才能无畏,因为什么都舍的人,才会什么都不怕。多少电影里都可以看到,那些坏人绑架孩子,是因为他们知道你牵挂孩子,用这种方法来让你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从人间的角度上来讲,自己的孩子或家人被绑架,你会没有牵挂?怎么还变成了大无畏?实际上你理解错了,当你有无私大无畏精神之后,当你修得好的时候菩萨会保佑你,你的孩子或家人就不会被绑架,你的家人才会很安定。家人不安定,实际上就是你修得不好,没有福报,才会造成家人的不安和痛苦。一个无畏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大有作为的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才能真正接受上天托付给的重任。
金言法语
感觉和感官,......是完全靠精神来控制的,...感觉和感观也是虚空无实的。
“忍辱不惊”,“宠辱不惊”。......对受宠和受辱都要平平淡淡地看待,......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一个真正没有牵挂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的人。
相关开示
感觉和感官,......是完全靠精神来控制的,...感觉和感观也是虚空无实的。
【精神一集中他的机能就全部发挥作用,有精神力量才能转为信心,才能勇往直前。】
wenda20150102 47:03
关于修行中的一些感觉
问:师父,弟子有的时候念经,或者是礼佛……平常也是,总会觉得好像脑子在共振似的那种感觉,说不出来。
答:核磁共振,哈哈……(就是觉得好像有一种身体里面的东西要从头上出去那种感觉)你当心一点了,你不要打坐啊!(我没有打坐)打坐的话魂魄出去回不来怎么办?很多人打坐就回不来了啊(我从来没打坐过,师父。想到菩萨的时候就有这么一种感觉)没关系的,这种感觉正常的,念到后来慢慢慢慢菩萨到心里了,这种感觉就往内心深处走了(懂了)
Wenda20180610A 05:00
人的念力有多强
问:师父,人的念力,就是意念的能量有多强呢?
答:很强,人的意念,人家说可以排山倒海。也就是说当你做一件好事的时候,如果一个事情“我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样”,你的念力不得了,天上都会震动的。但是很多人的念力因为他经常动这种下流的东西,他根本没有磁场力的,没有磁场力的话,他根本不会震动天庭的(若修为越高,他的念力越大,是这样理解吗?)对,因为你有光环了,你有坛城,所以你已经是修成了。就是你的电波发射得多远都能接受到,好的东西越发射越远,差的东西发射不了很远的,人家不要听,下流的东西谁要听啊?(师父,从物理学角度就是电波和磁场的原因,是这样吗?)实际上就是这样,电波、磁场、脉冲,就是这些东西(现在科学家也是在研究这个,人的念力的这种作用,确实是这样)对,完全正确,就是这样。
“忍辱不惊”,“宠辱不惊”。......对受宠和受辱都要平平淡淡地看待,......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Wenda20200719 34:52
如何深刻体悟“看破法界红尘幻影,诸法空相”
男听众:斗战胜佛说:“心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看破法界红尘幻影,诸法空相,你们有了深刻的领悟及体悟吗?”师父,怎么有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答:比方说你很有钱,你突然之间生病了,住到医院里了,医生说你还能活一个月,你就领悟了——钱有用吗?名有用吗?利有用吗?(没有用)好了,明白了,这就叫领悟。你知道了这红尘还不看破?你命都没了,你要离开这个人间了,你说你还有什么?你还不看破?(对,这就是红尘幻影,明白了)假的啊。比方说一个女人对你再好,你抓进去了,她马上就离开你了(是)那些电影明星,你没看见?两个人好得不得了,一个男的出事了,那个女的就跟他拜拜了,就这样
(我再读一下《佛子天地游记》中您法身说的这句话,讲的太好了,和刚才讲的一样。
师父法身说:“在人间一切求来的都是假的。名闻利养是假的,钱财福报也是假的。只有你提升境界,真正地为众生付出、帮助别人,才能令你们的心灵真正获得解脱。学佛修的就是一颗心。这颗心修得好了就能上天,这颗心烂了就下去了。你们好好思量自己到现在为止修的是一颗善心还是恶心。孩子们,都好好醒悟吧。师父今天就点到这里。虚空的人生,在这一切虚空当中你们想获得什么?好好问问自己这颗心吧。”)是啊,没良心的人,你怎么跟他讲都没用的。你碰到一个强盗,你跟他说“你慈悲慈悲吧”,他一枪把你崩了。
Wenda20170915 01:32:54
自心不动才能如如不动
女听众:如果我们要经常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我们在做些什么的时候……我看佛陀的故事里,佛陀曾经让他的弟子们去修“四念住”,让他们要有专注力,然后做一件事情。后来我看您的《白話-佛法》,好像是第十册,有写“我们不要经常去想这个事开心了,那个事不开心了,这个事是对的还是怎么样”,就不要过多地去想。是不是在修行不同的阶段,最后不想了,还是一开始要想、要明白,最后才能达到那个阶段,是吧?
答:对,就是这样(师父,您说我们现在如果经常地去……也不能说是去修“四念住”了,就是会经常去想这些“观身不净……”)你至少要自心不动,你自心不动才能如如不动,你自己要想,“这个世界上,一切因缘都会变成因果,我今天如如不动,因为我有定力,没有欲望。”那境界就不一样了,是这个概念(好的,我明白了)
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wenda20130816 38:11
在家学佛如何做到“没有罣碍”
女听众:师父说“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真正无私的人”,那么无牵无挂的心态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能放下?我们在家居士修行如果说无牵无挂了,家里的亲人啊、长辈啊会不会觉得不孝顺?因为看上去好像不牵挂他们。
答:法师你尊敬不尊敬啊?你为什么叫他们师父啊?他们很多是半路出家的,他们有没有家?他们有没有孩子啊?他们结过婚吗?但是你尊敬不尊敬他们啊?学佛人应不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啊?否则为什么叫他们师父啊?师父就是要学生、徒弟跟他学的。人家法师有没有牵挂啊?不是没牵挂了吗?因为你的境界不到,你们是居士,你们没有人家的境界,所以你们会有牵挂。比方说你是小学生,刚刚学会加减乘除,你说要学开根、数学的方程式,你想要学大学以上的水平,你学得到吗?你学不到当然会受到很多阻碍了。人家说“你有神精病啊!刚刚学会加减乘除,怎么会读到大学的数学啊”,这是你奋斗的目标。什么叫牵挂啊?你走了之后有什么牵挂?在人间的一切你还带得走吗?没有了你还有牵挂吗?比方说小时候托儿所那些小孩子跟你关系都很好的,现在你还记得他们吗?有几个人跟托儿所的小孩子到现在关系还很好的?你对托儿所的孩子有牵挂吗?你以后如果离开人间到天上去还会牵挂人间吗?那是天人。如果你真的到了菩萨界,又是一种不一样的牵挂了,那是救人的牵挂。
(那我们平时有些事情……)你还罣碍着就不要去断掉,因为你现在是在人间,不能把家庭完全抛弃,你的孩子、你的家庭就必须顾。有些人学到后来不顾家庭本身就是偏差,因为你没到这个境界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啊?你走了,你想照顾家里、你想牵挂都没有机会了,那你当然一心一意好好修了。索性你出家了,离开自己的家了,你当然一心一意地好好修心、学佛了,你再挂着自己家里就错了。问题是你没有出家呀,你怎么能不爱这个家呢?那你的境界当然也没上去啊!道理都是一样的
(做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指的是最后走的时候,真正的心里没有牵挂,是吗?)不对,理解错误。我说的没有牵挂,是叫你们精神上先要懂得以后什么事情都会没有的,等到走的时候那是真正的放下了,现在就要学会放下。否则学什么佛啊?就是说现在在人间就要把很多事情看得穿。举个简单例子:你生小孩出来,你爱护到什么程度啊?越来越大,二十几岁了他要结婚了;三十几岁要生孩子了,不跟你住在一起了,你是不是牵挂少一点了?你还能像生出来时抱在身上那样牵挂吗?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在提升的过程,在人间要看穿事物的本质:要知道生出来就有一天会死的,就不会在人间这么执着了
(我能不能理解成:我们精神上要明白本质是要放下的,不能牵挂,但是我们实际上的行为也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不牵挂他们)对了,实际上的行为只不过是在人间履行职责:是我妈妈、是我爸爸、是我孩子,我应该对他们关心,但是关心并不代表一直要牵挂,并不代表要完全抓在手上放不下。很多孩子到了最后,爸爸妈妈不放也得放下啊,因为离你而去了啊(明白)
wenda20160828A 26:43
心系众生和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中提到:“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不牵挂就是没有私心,没有我自己,而观世音菩萨和师父心系众生。”师父有时候也提到牵挂众佛友。那么,这种心系众生和师父说的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牵挂自己和牵挂众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你为了自己和为了别人,都是一个“为了”,为自己,为什么就变成自私了?为众生,为什么就变成大公无私了?(对对)那就是一个你面对的对象的问题。你对象是个人,那你还是牵挂;你对象是众生,那你不成为牵挂,而是那种付出和慈悲了。
(哦,明白。师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无私、不求回报、心系众生;一个是执著于自我得失、利益造成的牵挂和挂碍。有两种,是这样吗?)是这样的。“无私”,它不叫牵挂,它已经是胸怀众生,心系众生。那观世音菩萨慈悲众生,心系着我们人道,你说观世音菩萨有牵挂吗?当然有牵挂,但是他这个牵挂又不是他自己,他是为众生的(他有牵挂是无私大爱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真正没有牵挂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的人。
问:佛陀涅槃日, 得到菩萨开示:“行道之圆满,便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可执著外相……行广大无碍陀罗心,慈悲众生,护及众生,业尽证得果位神通。”请师父开示具体含义。
答:行道,我们现在在修行,在这个佛道上面必须圆满。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圆满了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能圆满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又不可以执著表面的东西,觉得“我像菩萨”。行广大无碍陀罗心,心要没有阻碍,没有罣碍,你就是菩萨之心,你就会慈悲众生、护及众生,这些都是大乘佛法。在人间的业尽了,就能证得果位。有果位的人一定有神通的,有大神通的人有大果位。
——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
无着相布施就是大无畏的慈悲精神。大家要记住,大无畏的慈悲是不顾一切的牺牲,就叫无着相布施。
3-25《业障遮不住本性,乌云遮不住阳光》
白话佛法精选
问:魂游A国冥界—观世音菩萨给堕落地狱的女罪灵明星开示说法。
观世音菩萨:“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人们的心常常执著于这些虚空之相而让自己痛苦烦恼。其实万法皆心造啊。”
观世音菩萨:“你在中学时代受娱乐电影影响(眼识、耳识)进入娱乐圈。在娱乐圈看到其他娱乐界人士(身识)的荣华富贵而拼了命地想红,给自己招来不幸的遭遇。想要享受好的生活,穿名贵衣服、名贵鞋子,戴名牌包,涂名贵香水,上豪华餐馆享受虚荣诸多等,其实这些在佛菩萨眼里只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生出来的妄念,虚幻不实。我问你,你现在死了,以上种种在世的意识是不是诸法空相?还有吗?你灵魂需要这些吗?为这些去造孽堕落,值得吗?”
观世音菩萨:“看你诚心忏悔,念你在阴间现身说法,原本是应该还要继续堕落地狱受苦,我去和阎王说让你以这些殊胜功德早出地狱,将来投生人道。你要在人道好好听闻佛法。阿弥陀佛。”
女罪灵:“感恩观世音菩萨。诸法空相,我知道自己错了。”
弟子 马来西亚 13-07-2020
答:菩萨说得多好,“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鼻子闻到香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意念想到,这些被你闻到、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都是一瞬间的存在,只是一种法相,就是一种现象;“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是虚幻不实的。举个简单例子,妈妈说“孩子你看,天这么冷,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多好啊”,孩子说“妈妈,我不要太阳离开”。这些虚幻的相,你执著,就会痛苦,你的心就执著于这些虚幻之相,就会让自己痛苦烦恼。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造成生出自己的各种我相,这些我相都是虚幻的,但人总是以这些我相为执著。比如说,今天给你做领导,过几天下台了……就是要知道这是虚幻之相,你去执著干吗?有了又没了,没了又有了,都是你的心。你的心如果如如不动,你就不会造业、不会执著。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宠辱不惊,自己好好把握好自己的心识就可以了。不要受感官意识让你造成诸多法相,法相就是虚幻之相,然后生出各种我相。你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的感情,去想了就痛苦,不想就不痛苦。这就是虚幻的。
——开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