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学佛人必须要离开尘埃的境界,成就清净,离欲梵行,...戒行具足,
问11:如何理解“离欲梵行”?
———20161004台北19:39
问:昨天文殊菩萨开示“离欲梵行”,我们学佛人怎么理解呢?请師父慈悲开示。
答:“离欲”就是叫你离开欲望,人间的欲望不要有。情欲、贪欲、恨欲、痴欲啊,都是欲望。人要离开一切欲望,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他的心就平静了。一个人什么都不贪,他是不是心很平静啊?“离欲梵行”是什么?好好地离开凡尘,好好地进入四圣道。
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解答来信疑惑 364
问: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答:梵,就是干净的,超脱人间的境界,脱离了烦恼。离欲梵行,离开欲望之后走干净的菩萨道。学佛的人都可以说梵行,但是菩萨行更高,菩萨行至少是超脱六道之后的第三道,前面还有声闻道、缘觉道,所以要求更高。
shuohua20170505 05:54
如何全方位地持戒
听众:师父,我们如何恰当地许愿来帮助自己全方位地持戒,严守身口意三业?
臺 長:其实全方位持戒,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出家了,这是你逼着我讲这句话的。出家人不就是全方位持戒?他天天在庙里,连行僧都不行,到处跑的人都不行。你要天天在庙里这么念经,不出门,就是一日三餐加上念经修心,讲到底,不是至少超脱六道吗?至少是声闻、缘觉道的菩萨。就算阿罗汉果,那至少已经解脱了。有些人定得很高:“哎呀,我要做菩萨,我要普度众生。”你连自己都度不了,你度什么众生?你到最后连自己都保不了,能做菩萨?阿罗汉果你都做不到,你还想做菩萨?你看那些法师,他们是全方位的,他穿着法衣,他敢做坏事吗?他剃度,跟人家接触,人家会忌讳他们的。他跑出去跟着拍拍打打,人家就觉得他不对了,他也不会去拍拍打打(是)因为他穿着法衣,他怎么可以……他完全放下了,他没有家庭,所以修心就比较容易一点。我今天上午还在教育他们,平时嘴巴讲得多好听,一碰到家里人来了,碰到什么事情了,马上什么都忘记了,什么佛什么法,没了,自己家里人最重要。自私心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啊(明白了。您身边东方台的那些小朋友,就是那些护法,跟着您,我觉得他们好幸福,在您身边真的是一种福气)很幸福,我也很幸福,只是我是很辛苦(师父辛苦了)
守戒律是奠定能否成佛的重要基础
———wenda20161211B_2446
听 众:师父,您一直在讲守戒律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您能给我们广大的同修再开示一下吗?
台 长: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弘法到人间。他走的时候,他的弟子跪在边上都在哭,说:“佛陀,您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说了一句话“以戒为师”。也就是说守戒律是奠定一个人成佛不成佛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人守戒律,这个人一定能成佛。一个人为什么要守戒律?只有守戒律才会对人家尊重;只有守戒律才会精进;只有守戒律才会忍辱;只有守戒律,才会不停地改变自己,向菩萨奋进。守戒律就是我不该做的不能做,不该想的不能想,不该拿的不能拿,不该说的不能说,这种就叫守戒。所以守戒律非常非常重要。一个法师讲的就是守戒律,他怎么能成为法师的?就是因为守戒。他不守戒能成为法师吗?我讲过,法师就像律师一样的,律师他本身就是守法律的,他不会做违法的事情,所以他才能做律师。对不对?(对的)
悟性高但不严格持戒与严格持戒,但悟性不高二者以后的境界最大的差别
——解答来信疑惑 310
问:如果一个人渐渐地达到了相当的“悟”,但是持戒方面相对来说没有跟上;相比另一个持戒比较好的人,但是“悟”方面不是很高,请问这两种人以后的境界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答:有觉悟的人如果不做坏事,守戒,很容易上去,做菩萨或天人;一个人如果觉悟很高,一直度人,但自己不守戒,做错事情,漏得很快,上不了天。一个人傻傻的,很守戒,至少可以到做天人,或者修到阿罗汉果。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小乘的境界,一种是大乘的境界。如果只知道度人,自己不好好持戒,上不去,就算度人度了很多,最后也可能只是成为仙或神,因为漏得太多了。
原文:二地菩萨是用十善业来自利利他
——2-36、用纯善的心和菩萨心融合一起
二地菩萨是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而诸恶莫作已经不是守菩萨戒了,诸恶莫作是人本来就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难道做人就可以做恶吗?绝对不能做。二地菩萨是戒行成就,就是戒了,戒到最后成功了。你要想成为二地菩萨还要有一个清净的心,就是你的心,你的良心和本性都是清净的。
如果你想做二地菩萨,首先要寂静,很寂静,还有要善良,记住在“善”字前面要加一个字“纯”,即纯善,这个善是纯洁的。很多男孩子或女孩子,想追求人家,在人家生病的时候假装很体贴,你们说这个是纯善吗?这是有目的的善,但是当在帮助人家的时候,帮着买药,帮着做事情等,他是不是善呢?是的,但不是纯的。
——学佛人自利利他 20111106 广播讲座
我们要自利利他。我们学佛的人,实际上就是自己受益了。自己受益,我们又能够帮助到人家,这就叫自利利他。大家明白,如果帮助人家一件事情,你自己就是朝着菩薩的方向进了一步。你能够利人一世,你就是朝着菩薩方向拼命地在走。大家知道,大菩薩就是普度众生,而我们帮助人家,自利利他,也是在学菩薩道。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他们属于中下之人,属于自保自修。而我们学大乘佛法,以行利人之事,实际上就是明白了事理,明白了道理,然后呢,自己再自利自修,这就叫自利之道。而修行的人,学大乘佛法,要帮助众生,自己才能解脱啊。
原文:修行人必须先修十善业就能如法,......如法就是找对了这个法,然后得法,逐步地让你的心变成了清净。
二《41、学佛境界,懂得因果,能舍即空》
要在清净戒行中,在十善业的调伏下守戒,戒就是戒律,学佛要以戒为本,在戒行当中靠十善业来调伏,就是说在不断“戒”的当中,要做更多的善事,做更多的功德来调伏自己的清净心,这样你才可以成为圆满。戒了之后,才能用十善业来调伏。师父刚才讲过“寂静”和“纯善”,你们只要照着师父教你们的戒行去调伏,就会越来越寂静,越来越干净越纯善。心中没有肮脏的业障,没有不好的东西,心自然是平静的。当一个人有坏念头,有贪瞋痴的时候,心是不能够平静的,就不能到达菩萨的寂静。
Wenda20170901 01:17:43
守住五戒十善,基本就能上天
听众:有位师兄曾经梦见有人告诉她:“你要开始守戒了。”然后护法神菩萨说:“想修成菩萨道就要好好守戒。”这位师兄已经是全素、守戒律了,而且是想出家的。请问师父,守戒律除了五戒“杀、盗、淫、妄、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答:都要注意,男女……(她是女同修)一样,我指男女(男女之事是吗?)男女之事是肯定的,就是说不但是邪淫了,你就是正淫也不行啊(哦)你要守戒的人,你想出家的人,你就是正式夫妻也不能做啊(哦,她现在是因为想出家,所以已经许愿不结婚了)第二个,像这种都要举一反三地注意,邪淫方面不许看不好的东西,不许看言情小说(嗯)“杀、盗、淫、妄、酒”,第一,你不能杀生,连意念当中都不能杀,也叫守戒,对不对?实际上还要去叫她查一下守十善业(哦,再加一些)十善业再加上五戒,五戒十善,你基本上上天没问题的,明白了吗?(是)还有就是自己身上要弄得干净一点,不要脏兮兮、臭兮兮的(明白)还有偷盗,就是说脑子里一点点都不能有“哎呀,这个东西反正我也怎么怎么……当然我拿没关系的”,都要守戒,都不要用(明白)淫就不谈了。妄,妄语就是不管什么吹牛、说谎,都要特别当心,不能经常犯戒的。酒坚决不碰,甜酒酿都不能吃(好)
提问26.守五戒十善且不造新业,一定能超脱
———20170828吉隆坡47:08
问:很多同修现在修心能做到五戒十善已经十分不易,如果不能够证悟空性和无我,只能做到守五戒十善,不知能否超脱六道,还是只能回到天道?
答:记住了,守五戒十善的人,只要不造新业,一定超脱。
“戒恶从善”
——弟子提问师父开示 弟子第七次的开示(四)
问10:师父说要“戒恶从善”,请问这个恶如何界定?
答10:师父之前说过,以十善业为标准,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些十善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一个真正好的人,这些标准其实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好人就是不会喝酒、不去偷盗,不去做坏事。
原文:发心修学声闻缘觉菩萨,是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
提问16. 碰到事情如何用出世法去思考
———20191109奥克兰27:12
问:我们知道,本性是无碍的,我们面对生活种种选择的时候,就会陷入矛盾之中。请问师父,如果我们境界需要提高,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不是都要以六道以外的无碍的心去选择面对?
答:那叫出世法,就是说碰到什么事情用出世法,“我在人间不是永久的,我要在人间已经是菩萨的境界,把人间一切都看淡了,都放下了”,这叫出世法(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0127 59:11
提升境界有哪些方法
听 众:“肉身是带不走的,你的身体、你的言语不能代表你就是菩萨。以后你能够带走的是你的意识、理念和你的境界,只有这些东西你才能上天做菩萨。”请问师父,脑子的意识是否是靠我们平时的戒律来提升学佛的理念和提高自身的境界,有助肉身灭度时可以进入涅槃的境界呢?
臺 長:你讲的这是某一个方面吧,戒律也是提升境界的一个方法。境界的提升靠好几种:有的是靠守戒;有的是靠悟性,靠觉悟,靠理解;有的是行为,守思维、守行为、守语言;有的是布施;还有就是能够法布施,去救度众生。这些都是提高境界的(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121125A_1559
如何进一步提升境界
听 众:假如一个人修到了一定的层次和境界,要怎样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臺 長:很简单,提高境界靠的是自律。一个人不断地有戒律,层次就会不断地提高。戒律怎么来的呢?一个是念经,开智慧;再就是靠人间的修为。台长的白话佛法就是教你们在人间怎么学佛,你们每天看一篇《白话佛法》,你看看境界会不会提高。现在有老师给你们教材,要好好学啊(好,谢谢师父)
结束视频
【视】201.切不可再沉沦人世!辜负恩师舍命度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