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0

【新课件】2-33、离欲梵行,成就佛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1

回帖

125万

积分

积分
125215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件】 2-32、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


2-33、离欲梵行,成就佛性

 

    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二地菩萨,师父先把二地菩萨的境界告诉大家,二地菩萨也叫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蜜为增上”,这是二地菩萨的境界。二地菩萨是以十善业自利利他,来帮助人家,来帮助自己的。就是说自己受到十善业的利益来帮助人家,来完成这个利益。二地菩萨的境界就是从初地进入二地之后,境界开始有新的转化了,这个转化就是他的光明心。

 

因为二地菩萨有一个光明心,就是明亮心,开悟的心。二地菩萨的光明心会慢慢地,渐渐地成为大慈悲心。慈悲心人人皆有,但是少了一个“大”字,大慈悲心,大愿力心,大福德,大舍心,就是说必须每天每时在心中要有慈悲喜舍心,但必须是大的。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比如,我今天许愿,观世音菩萨我一年吃一天素,或一个月吃两天素,这都是小的。大的是:观世音菩萨,我发愿救度有缘众生。一定要懂得愿力是很重要的。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虽然地狱还没有空,但是他的愿力成就了他的果位。为什么一个人发愿后没有成功,也会有果报?比如,你诚心地想去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成功,但是你真的愿意去做,就有功德,必须要发出大愿力。

 

另外,等到你们的大舍心,大福德,大愿力,大慈悲心生出来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地洗涤你们的心灵,把你们的心洗干净。当你们的本性干净时,就能看到干净的本性,就逐渐地脱离了沉浸欲界的染著。当你慢慢地经过这些洗礼,你的心境就慢慢地开始脱离了欲界天。

 

师父讲给你们听,过去的和尚,就能脱离欲界天,因为他们在山上坐在庙里修心,不近女色,不近钱财,对什么都无所谓,就知道好好地修心,就可以达到脱离欲界的境界的染著。著就是污染。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报纸,你们会不会去看那些不该看的版面?你们跟随师父修心,如果再去看那些不该看的版面,你们就是不好好修心的徒弟。如果有人说我看了之后是为了批判,我告诉你们这个人是一个没有境界的人,会被世人所唾弃。那些是最肮脏的东西,是最为人耻的东西,不能看的。想想看,一个人身体最肮脏地方在哪里,喜欢这种地方的人,是不是肮脏的人,畜生爱这些事。

 

所以学佛人必须要离开尘埃的境界,成就清净,离欲梵行,离开你的欲望。梵字就是真正相信,真正地来修自己的行为。戒行具足,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有戒律。佛法讲“以戒为本”,所以你必须要戒,而且要具足,就是要全方位地戒,把你的思想、行为、语言全部都要戒,这个人才能进入二地菩萨的修行领域,即刚刚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很多人说我以后要到菩萨界去,能上去吗?现在师父把目标都给你们指出来了,要你们自己去修,能否修上去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这要看你们自己修不修了。大浪淘沙,有些人坚持不下来,自动淘汰了;有些人因为品行不端,自己退出;有些人自己没有进取心,没有信心来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退却了;真正修得好的人,心中有佛,真正照着佛菩萨的路走,就会排除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比如,你们都见过船,船头是尖的,这个尖的船头就像一条路,你学佛学法就是这个船,船在一直向前开,你会一直乘风破浪,把水全部排到了两边,这个犹如学习佛道一样,明白了吗?如果这个船头是平的,你说有多少阻力?学佛要找到一条真正的佛路,就是佛菩萨的道路,你才能勇往直前。

 

佛经上讲,一切佛法修学,要依十善业作为学佛的基础。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十善业,二地菩萨是用十善业来自利利他,十恶业今天就不重复细讲解了。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修行人必须先修十善业就能如法,就是说只要修学十善业,你就能够找到正法。如,就是找到。如法就是找对了这个法,然后得法,逐步地让你的心变成了清净。实际上忙来忙去,就是忙这个心。你们今天所有的毛病,所有的麻烦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心不安静,心不干净。如果你们的心能干净一点,就不会出毛病了。

 

人的许多毛病都是因为心不干净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心是造病的根,是祸,是造毛病的根源。所以说,心定治万病。有心病的人,哪怕身上会有一万个病生出来,只要心定,也能根治,明白了吗?有一个人生癌症了,家人决定不告诉他,对他很好,让他自强,结果这个人的癌症好了。另一个人刚刚发现怀疑是癌症,家里人就告诉了他,说很可能是恶性的,但是现在还不能肯定,结果这个人一个星期后就死了。这就是你的心造成了你的业,你的心死了,你的人就会死。心永远不要死,你的人才能活得有意义。

 

首先要超出欲界的垢染,超出欲界的垢染就是你的境界要超出欲界天,就是要超出人间污垢的染著。人修到一定程度就修不上去了,是因为境界提升不上去。那么境界怎么提升呢?给你们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听,你们就知道境界是怎么提升的了,你们现在为什么不随地吐痰了呢?你们过去为什么会呢?这就是境界的提升。是怎么提升的呢?是境界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知道做一个人不能随地吐痰,做一个人要爱护卫生,这是一种内涵的境界的提升,慢慢地你自然地就不随地吐痰了。你说这境界是怎么修的呢?看得见吗?摸得着吗?境界的提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你自己慢慢地悟,慢慢地去修炼。为什么有些人碰到一点事情就忍不住上窜下跳的?为什么有些人又很沉稳忍辱精进?这就是境界的不同。境界高的人,就是指着鼻子骂他,他也只是笑笑而已,一句话都不讲。

 

为什么会成为十地菩萨?因为也是一层一层往上升的。你的境界越高,就升得越快,你的境界越低,就升得越慢。犹如人间,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事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不同的反应就代表着不同的境界。

 

发心修学声闻缘觉菩萨,是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圣者就是圣人。知道为什么在声闻道和缘觉道的菩萨获取阿罗汉果位后,不是太多的圣者会下来救人?因为他们下来后怕万一回不去了,就会再重新落入六道轮回。第九法界的菩萨界和第十法界的佛界他们发愿下来救度众生,他们的愿力大,但菩萨界的菩萨下来救人也是冒着回不去的危险,但是菩萨界的境界很高,哪怕是冒着回不去的危险也要下来救人。只有佛下来了,永远不会在人间沉沦,不会落入六道轮回。因为佛是大彻大悟者,是无上正等正觉。

 


金言法语


二地菩萨也叫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蜜为增上”,

 

二地菩萨的光明心会慢慢地,渐渐地成为大慈悲心。

 

等到你们的大舍心,大福德,大愿力,大慈悲心生出来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地洗涤你们的心灵,......本性干净时,就能看到干净的本性,就逐渐地脱离了沉浸欲界的染著。

学佛人必须要离开尘埃的境界,成就清净,离欲梵行,...戒行具足,

 

修行人必须先修十善业就能如法,......如法就是找对了这个法,然后得法,逐步地让你的心变成了清净。

 

发心修学声闻缘觉菩萨,是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

 


相关开示


原文:二地菩萨也叫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蜜为增上”,

——2-36、用纯善的心和菩萨心融合一起

二地菩萨能不能在人间修?当然能在人间修,你们现在所有的人都能修。比如,你们今天做任何事情都不想,很寂静,心里很善良,而且是纯善,什么要求都没有,你就已经进入了二地菩萨的境界。唯一可惜的是你只进入二地菩萨境界的十五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而不能持久,只要你们一离开这里马上就进入了人间,对不对?你能保持,你就是菩萨,你能保持这些纯善,你就是二地菩萨,道理很简单。超脱生死,就是当你完全明白道理之后,不会去想我是怎么生的,也不会害怕将来会怎么死。开悟了,就是菩萨;不开悟了,就是一个凡人。

 

——视频开示 第101集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一个人要想成佛,就要锻炼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这个身实际上就是心。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也就是说学道之人,要把自己心中的污垢去除,不要去染著,就是“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也就是说,只要把心里的污垢染著去除,行为就会变得非常干净。

 

“檀”的意思——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一十四)

问:一地菩萨——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地菩萨——证最胜功德戒波罗蜜为增上;三地菩萨——证胜流功德忍波罗蜜为增上。请问,“檀”是什么意思?

 

答:檀,是布施的意思布施也是一种增上缘,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增上。用这种方法来到达彼岸。二地菩萨,如果要想证得最胜功德,必须在智慧中要守戒,遇到任何事情,在心里都没有负能量,完全作为增上。在人间,别人骂你、讲你、诽谤你,全部视为增上缘。

 

提问35.走中道可否理解为守住自己的心和本性

———20191206墨尔本55:56

问:请问师父,走中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守住自己的心和本性呢?

答:至少的。你走中道,你至少要守住自己的心和本性;你没有心和本性——善良、本性、如如不动或者佛性,自己不能在八识田中常住,那当然你的本性就会遗失,你怎么走中道?走中道就是中性,中性,实际上就是小乘——“我不偏左、不偏右,我守住自己”。你守住自己的目的,以后为了救度众生,听得懂吗?(听得懂)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你把功课做好,为什么?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以后帮助社会、帮助别人;你做功课做得好,当时是为自己好,毕业了,耀祖光宗,读书了……那等到毕业之后,不是为众生、为人民服务?听懂了吗?(听懂了,感恩师父)

 

——20130713 共修组开示

我们学佛人能够有境界那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学佛人跟正常人是不一样的,因为正常人他们的心还随着境转,就是随着这种社会的环境。比方说大家都贪,他们也贪,大家都恨,他们也恨。而我们学佛人是有智慧的,我们知道这些贪不能贪到我们的未来,不能带到我们的永久。所以这些都是暂时的东西,所以学佛人的心地善良,他的境界比较崇高。而现代人就看到眼前的这点利益,让自己置身于一些痛苦当中和烦恼当中,因为你的贪心,让你越来越得到烦恼。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我们要离欲梵行,成就佛性。就是说要把菩萨的高境界告诉我们,菩萨也就叫离垢地,所以,就是离开污垢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要断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帮助众生断开心里的不明白和邪知邪行,就是不懂得事情和邪,做错的事情。所以这是菩萨的境界,所以菩萨是以十善业来慢慢的来让自己的心境越来越有个光明心、明亮心、开悟心的。所以我们学佛每一天做一点菩萨的事情,时间长了你就会成为菩萨。如果我们学佛的人,每一天做点自己的私事,不出来救人,那么我们时间长了,我们就在心中会业障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那么到了时候你就没有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因缘了。

 



原文:二地菩萨的光明心会慢慢地,渐渐地成为大慈悲心。

——7-44. 真实智慧得正庄严

我们要依真实智慧,就是要依靠自己真实的智慧通达自性之土,就是要用真的智慧来达到自己本性的土壤干净,唯心显现。这个时候,因为你的智慧出来了,你的心真的很善良了,那你就能够显现出无限的光明和慈悲心。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从来没有坏心眼的,他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他的行为和他的脑子里,一定都是善良的东西。唯心显现,随着心不断地显现出来是善良的东西,此是正智成就佛土,叫正庄严。也就是说,你因为有正确的智慧,你就成为你心中正的佛土,你就是正庄严。什么意思呢?因为假装正经,就是不正的庄严,穿得再像样,人家说人面兽心,正庄严就是心是正的,所以,他的脸相,他做出来的行为才都是正的,这叫正庄严。

 

wenda20151025A 35:46

心地善良、实在的人拥有光明心

问:如何在生活中修出菩萨的光明心,“心底无私天地宽”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光明心是什么?光明心要干净的心。你们多听听师父的讲话,你们会觉得很开心。很多听众打电话来、写信来告诉师父:“师父,我听你的节目很爽,我觉得心里压抑了很多的东西我都可以消除掉。”为什么爽啊?你看师父讲话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有时候你再怎么样,我实实在在,他就觉得帮他出气一样的。光明心,就是要看到一种前途的光明,要看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人的“光明”在于你心地实在、心地善良。所以,心地善良的人、心地实在的人他拥有光明心,是这个概念。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Shuohua20180302  08:30  

大慈大悲和慈悲有什么不同

听 众:师父,大慈大悲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臺 長:
大慈大悲就是无我的境界,没有自己,这个人就能大慈大悲了。你看现在人跟人的毛病不就是自私,什么都是“我我我”

(是啊。大慈大悲和慈悲有什么不同呢?)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这个人做一点点好事和整个都是做好事,你说有什么不一样?境界不一样了。你整个都在做好事了,你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你偶然地做一点点好事,不一定是一个好人(是的)这个人很慈悲,也可以说有点坏的;这个人是大慈大悲的人了,你说这个人还会有坏吗?(没有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叫大慈大悲,真的是我们的榜样啊!)对啊,就是这样。

 



原文:你诚心地想去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成功,但是你真的愿意去做,就有功德,必须要发出大愿力。

——21.学佛妙法净在其中  广播讲座二

台长告诉大家,学佛有一个秘诀,大家知道是什么秘诀吗?这个秘诀就是真正地把自己心里善良的话告诉菩萨。告诉菩萨什么呢?菩萨,我要竭诚尽敬啊,我要竭尽自己所有的诚心,我要尽自己所有的尊敬,来跟着菩萨学佛,来跟着菩萨修心,来跟着菩萨念经。这是为妙法,这是为学佛的真谛之一啊。我们在人间经常讲一句话“心诚则灵”,我们只要心诚了,我们什么事情都灵了。如果你心不诚,试想一下,什么事情能灵呢?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灵的。听众朋友们,学佛实际上就是用心,学佛我们只要心中有佛,我们才能学得好佛;我们心中无佛,我们不能学好佛。犹如我心中认识路,我才能走这条路;我心中什么路都不认识,我不能找到路。开车也是这样,做人、做事都是这样。

 



原文:等到你们的大舍心,大福德,大愿力,大慈悲心生出来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地洗涤你们的心灵,......本性干净时,就能看到干净的本性,就逐渐地脱离了沉浸欲界的染著。

视频:053.20161209观世音菩萨开示:“徒儿,你要找到最干净的本性,拔除恶念、消除业障,这样你才能离菩萨道越来越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9集《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我们怎样来解脱自己?我们人总是先有欲望而求之,要学佛之前,到庙里去,不是真正地学佛,而是拜佛求佛,不是学佛,拜完了就走,求完了菩萨就走,烧完了香就跑,这叫信佛吗?真正地学佛是学啊。人最早的时候总是有欲望才开始到庙里去接触佛法、学佛,慢慢学了佛之后,“原来拜佛还要学”,那么学佛陀的精神,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地藏王菩萨的大愿等等,就令你入佛智——进入佛的智慧。像现在这么多的弟子,师父已经令你们进入佛智,你们已经有佛的智慧,你们很了不起。按照过去讲,就是令你们进入佛智——佛的智慧,可能可以证得一些初果。

 

大愿可否化解因果上的债务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四)》

问:一个人出离了一段业力,是否并不代表这段业力随着他的出离心而消失?只要业力没尽,债务没尽,只要再轮回,再相逢,就还是会有这种业力。大愿能使一个人化解这些因果上的债务吗?

 

答:大愿可以化解人任何的债务,只是自己能不能自己做到是最重要的,有愿力要去做的。地藏王菩萨有大愿,他实实在在去地府真的救人。信愿行,不“行”是不行,一定要有行为。“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天天在家睡觉;“我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自己先快乐,从来不管别人,这种人有行为吗?没有用的。

 

全舍和大愿才能成就

——《弟子提问 师父开示——卢臺長给全世界弟子第十次的开示(五)》

问:师父在《学菩萨戒,转凡成圣》中说到,开始修菩萨戒是初地菩萨,在《学佛境界,学会喜舍》中也指出了达到菩萨境界的六个条件。我看了之后觉得第六个条件是最难达到的,也就是用“无瞋罣心去学佛,心常慈乐行,初地菩萨要没有瞋罣心。”其中还提到:“对父母,孩子,家人及亲人,以及名利全部都有罣碍。如果这些东西舍不掉,你就做不到菩萨。”我觉得我们在家居士修行,还没有办法做到全舍。

 

答:那“半舍”行不行啊?(众笑)半舍也能进步,半舍也是舍,能舍多少算多少,舍的越多得的越多。人家出家人全舍了,人家就被尊称为师父,人家就修得好,而我们现在牵挂太多。你提的问题中谈到的是菩萨的要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做菩萨是很难的,一般人舍不掉的。就是跟师父出去弘法,你们也都说有家庭要照顾,要工作赚钱。谁的家庭不要照顾呢?谁不要工作赚钱呢?所以舍需要很大的愿力。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在宇宙空间中受到众生的尊敬与爱护。他愿意舍,所以他成就了。不舍怎么成啊?小菩萨在天上很多,都没有地藏王菩萨这么大的愿力,所以在天上就永远都做小菩萨。要懂得吃苦,能够下来救度人的人,才能成为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大菩萨,到人间来救度众生,从这个宇宙空间下来到人间,菩萨对我们多么慈悲啊,待在天上多好,为什么还要下来?下来吃苦的啊,哪有不吃苦就能成佛的。

 

(那如果修不到这种初地菩萨的境界,我们可以修到什么地步?)你修行了半天,最后还是要按你前世的因果来看的。如果你前世是一个修为很高的人,再加上这辈子没做什么坏事,跟着台长好好修的话,那么脱离六道是很容易的。怕就怕你前世修得不好,今世又作孽,只有晚年这点时间才在修,那么就上不去。也就是说,要看你小学、中学、大学这样一路上来读得如何,才能决定你的学士、硕士、或是博士的学位。其实你可以自己算一算,你这辈子在人间做了多少坏事,多少好事?这些坏事是不是伤天害理的?如果没有,再想想这些坏事能够通过念经来念掉吗?如果可以,那就再想想你前世的情况。如果你这辈子投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说明你前辈子没有做太多的坏事。你这么一算,加上你这辈子没有做多少坏事,再加上你现在很精进地跟着台长念经修行,还自己的业债,等到你要走的时候,你一直求观世音菩萨说你要脱离六道,拼搏一下,说不定就真的能脱离六道。但是要是你中间做了太多的坏事,你就没办法上去了,更不要谈上初地菩萨的果位了。

 



中场视频

【精选】如何有“光明心”?


原文:学佛人必须要离开尘埃的境界,成就清净,离欲梵行,...戒行具足,

11:如何理解“离欲梵行”?

———20161004台北19:39

问:昨天文殊菩萨开示“离欲梵行”,我们学佛人怎么理解呢?请師父慈悲开示。

 

答:“离欲”就是叫你离开欲望,人间的欲望不要有。情欲、贪欲、恨欲、痴欲啊,都是欲望。人要离开一切欲望,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他的心就平静了。一个人什么都不贪,他是不是心很平静啊?“离欲梵行”是什么?好好地离开凡尘,好好地进入四圣道。

 

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解答来信疑惑  364

问: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答:梵,就是干净的,超脱人间的境界,脱离了烦恼。离欲梵行,离开欲望之后走干净的菩萨道。学佛的人都可以说梵行,但是菩萨行更高,菩萨行至少是超脱六道之后的第三道,前面还有声闻道、缘觉道,所以要求更高。

 

shuohua20170505 05:54

如何全方位地持戒

听众:师父,我们如何恰当地许愿来帮助自己全方位地持戒,严守身口意三业?

長:其实全方位持戒,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出家了,这是你逼着我讲这句话的。出家人不就是全方位持戒?他天天在庙里,连行僧都不行,到处跑的人都不行。你要天天在庙里这么念经,不出门,就是一日三餐加上念经修心,讲到底,不是至少超脱六道吗?至少是声闻、缘觉道的菩萨。就算阿罗汉果,那至少已经解脱了。有些人定得很高:“哎呀,我要做菩萨,我要普度众生。”你连自己都度不了,你度什么众生?你到最后连自己都保不了,能做菩萨?阿罗汉果你都做不到,你还想做菩萨?你看那些法师,他们是全方位的,他穿着法衣,他敢做坏事吗?他剃度,跟人家接触,人家会忌讳他们的。他跑出去跟着拍拍打打,人家就觉得他不对了,他也不会去拍拍打打(是)因为他穿着法衣,他怎么可以……他完全放下了,他没有家庭,所以修心就比较容易一点。我今天上午还在教育他们,平时嘴巴讲得多好听,一碰到家里人来了,碰到什么事情了,马上什么都忘记了,什么佛什么法,没了,自己家里人最重要。自私心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啊(明白了。您身边东方台的那些小朋友,就是那些护法,跟着您,我觉得他们好幸福,在您身边真的是一种福气)很幸福,我也很幸福,只是我是很辛苦(师父辛苦了)

 

守戒律是奠定能否成佛的重要基础

———wenda20161211B_2446

听 众:师父,您一直在讲守戒律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您能给我们广大的同修再开示一下吗?

台 长: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弘法到人间。他走的时候,他的弟子跪在边上都在哭,说:“佛陀,您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说了一句话“以戒为师”。也就是说守戒律是奠定一个人成佛不成佛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人守戒律,这个人一定能成佛。一个人为什么要守戒律?只有守戒律才会对人家尊重;只有守戒律才会精进;只有守戒律才会忍辱;只有守戒律,才会不停地改变自己,向菩萨奋进。守戒律就是我不该做的不能做,不该想的不能想,不该拿的不能拿,不该说的不能说,这种就叫守戒。所以守戒律非常非常重要。一个法师讲的就是守戒律,他怎么能成为法师的?就是因为守戒。他不守戒能成为法师吗?我讲过,法师就像律师一样的,律师他本身就是守法律的,他不会做违法的事情,所以他才能做律师。对不对?(对的)

 

悟性高但不严格持戒与严格持戒,但悟性不高二者以后的境界最大的差别

——解答来信疑惑 310

问:如果一个人渐渐地达到了相当的“悟”,但是持戒方面相对来说没有跟上;相比另一个持戒比较好的人,但是“悟”方面不是很高,请问这两种人以后的境界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答:有觉悟的人如果不做坏事,守戒,很容易上去,做菩萨或天人;一个人如果觉悟很高,一直度人,但自己不守戒,做错事情,漏得很快,上不了天。一个人傻傻的,很守戒,至少可以到做天人,或者修到阿罗汉果。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小乘的境界,一种是大乘的境界。如果只知道度人,自己不好好持戒,上不去,就算度人度了很多,最后也可能只是成为仙或神,因为漏得太多了。

 



原文:二地菩萨是用十善业来自利利他

——2-36、用纯善的心和菩萨心融合一起

二地菩萨是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而诸恶莫作已经不是守菩萨戒了,诸恶莫作是人本来就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难道做人就可以做恶吗?绝对不能做。二地菩萨是戒行成就,就是戒了,戒到最后成功了。你要想成为二地菩萨还要有一个清净的心,就是你的心,你的良心和本性都是清净的。

 

如果你想做二地菩萨,首先要寂静,很寂静,还有要善良,记住在“善”字前面要加一个字“纯”,即纯善,这个善是纯洁的。很多男孩子或女孩子,想追求人家,在人家生病的时候假装很体贴,你们说这个是纯善吗?这是有目的的善,但是当在帮助人家的时候,帮着买药,帮着做事情等,他是不是善呢?是的,但不是纯的。

 

——学佛人自利利他 20111106  广播讲座

我们要自利利他。我们学佛的人,实际上就是自己受益了。自己受益,我们又能够帮助到人家,这就叫自利利他。大家明白,如果帮助人家一件事情,你自己就是朝着菩薩的方向进了一步。你能够利人一世,你就是朝着菩薩方向拼命地在走。大家知道,大菩薩就是普度众生,而我们帮助人家,自利利他,也是在学菩薩道。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他们属于中下之人,属于自保自修。而我们学大乘佛法,以行利人之事,实际上就是明白了事理,明白了道理,然后呢,自己再自利自修,这就叫自利之道。而修行的人,学大乘佛法,要帮助众生,自己才能解脱啊。

 



原文:修行人必须先修十善业就能如法,......如法就是找对了这个法,然后得法,逐步地让你的心变成了清净。

二《41、学佛境界,懂得因果,能舍即空》

要在清净戒行中,在十善业的调伏下守戒,戒就是戒律,学佛要以戒为本,在戒行当中靠十善业来调伏,就是说在不断“戒”的当中,要做更多的善事,做更多的功德来调伏自己的清净心,这样你才可以成为圆满。戒了之后,才能用十善业来调伏。师父刚才讲过“寂静”和“纯善”,你们只要照着师父教你们的戒行去调伏,就会越来越寂静,越来越干净越纯善。心中没有肮脏的业障,没有不好的东西,心自然是平静的。当一个人有坏念头,有贪瞋痴的时候,心是不能够平静的,就不能到达菩萨的寂静。

 

Wenda20170901  01:17:43

守住五戒十善,基本就能上天

听众:有位师兄曾经梦见有人告诉她:“你要开始守戒了。”然后护法神菩萨说:“想修成菩萨道就要好好守戒。”这位师兄已经是全素、守戒律了,而且是想出家的。请问师父,守戒律除了五戒“杀、盗、淫、妄、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答:都要注意,男女……(她是女同修)一样,我指男女(男女之事是吗?)男女之事是肯定的,就是说不但是邪淫了,你就是正淫也不行啊(哦)你要守戒的人,你想出家的人,你就是正式夫妻也不能做啊(哦,她现在是因为想出家,所以已经许愿不结婚了)第二个,像这种都要举一反三地注意,邪淫方面不许看不好的东西,不许看言情小说(嗯)“杀、盗、淫、妄、酒”,第一,你不能杀生,连意念当中都不能杀,也叫守戒,对不对?实际上还要去叫她查一下守十善业(哦,再加一些)十善业再加上五戒,五戒十善,你基本上上天没问题的,明白了吗?(是)还有就是自己身上要弄得干净一点,不要脏兮兮、臭兮兮的(明白)还有偷盗,就是说脑子里一点点都不能有“哎呀,这个东西反正我也怎么怎么……当然我拿没关系的”,都要守戒,都不要用(明白)淫就不谈了。妄,妄语就是不管什么吹牛、说谎,都要特别当心,不能经常犯戒的。酒坚决不碰,甜酒酿都不能吃(好)

 

提问26.守五戒十善且不造新业,一定能超脱

———20170828吉隆坡47:08

问:很多同修现在修心能做到五戒十善已经十分不易,如果不能够证悟空性和无我,只能做到守五戒十善,不知能否超脱六道,还是只能回到天道?

 

答:记住了,守五戒十善的人,只要不造新业,一定超脱。

 

“戒恶从善”

——弟子提问师父开示  弟子第七次的开示(四)

问10:师父说要“戒恶从善”,请问这个恶如何界定?

 

答10:师父之前说过,以十善业为标准,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些十善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一个真正好的人,这些标准其实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好人就是不会喝酒、不去偷盗,不去做坏事。

 



原文:发心修学声闻缘觉菩萨,是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

提问16. 碰到事情如何用出世法去思考

———20191109奥克兰27:12

问:我们知道,本性是无碍的,我们面对生活种种选择的时候,就会陷入矛盾之中。请问师父,如果我们境界需要提高,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不是都要以六道以外的无碍的心去选择面对?

答:那叫出世法,就是说碰到什么事情用出世法,“我在人间不是永久的,我要在人间已经是菩萨的境界,把人间一切都看淡了,都放下了”,这叫出世法(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0127  59:11  

提升境界有哪些方法

听 众:“肉身是带不走的,你的身体、你的言语不能代表你就是菩萨。以后你能够带走的是你的意识、理念和你的境界,只有这些东西你才能上天做菩萨。”请问师父,脑子的意识是否是靠我们平时的戒律来提升学佛的理念和提高自身的境界,有助肉身灭度时可以进入涅槃的境界呢?

 

臺 長:你讲的这是某一个方面吧,戒律也是提升境界的一个方法。境界的提升靠好几种:有的是靠守戒;有的是靠悟性,靠觉悟,靠理解;有的是行为,守思维、守行为、守语言;有的是布施;还有就是能够法布施,去救度众生。这些都是提高境界的(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121125A_1559

如何进一步提升境界

听 众:假如一个人修到了一定的层次和境界,要怎样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臺 長:很简单,提高境界靠的是自律。一个人不断地有戒律,层次就会不断地提高。戒律怎么来的呢?一个是念经,开智慧;再就是靠人间的修为。台长的白话佛法就是教你们在人间怎么学佛,你们每天看一篇《白话佛法》,你看看境界会不会提高。现在有老师给你们教材,要好好学啊(好,谢谢师父)

 


结束视频

【视】201.切不可再沉沦人世!辜负恩师舍命度众!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新课件】2-32、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7-14 14:22 , Processed in 0.03538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