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
今天给大家讲如来心,真如佛的意义,如来心就是真正的佛菩萨的心,它里面有一层含义,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如来心是真正的,真实的,坚强的。如来心就是你对这个佛性和佛心没有丝毫的怀疑,这里面还包含着随缘心、清净心、还有涅槃心。学佛要学真正的本性和真如佛心,你真正的原始来的佛菩萨的心,就是本性,就是如来心。大家知道涅槃就是把这个世界看成无常的,自己开悟了,完全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你的心和原来一样,就是如来心。
佛菩萨告诉我们“不要明说”,就是不能对一些没有悟性的人直接去说法门,不能明确地告诉他们,不能明说,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因为你告诉他这个法门之后,如果他不好好地学,不好好地修,不开悟,对你来讲更不好。最好的方法是由自己先开悟,然后启发他们的悟性,让他们自己来感悟,感受,然后明白,这个明白是从心里的明白,而不是听人家说了之后才明白的。比如,当自己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会恍然大悟,而人家给你讲了半天,就算是明白了,也是似懂非懂,不是彻底地开悟,明白了吗?你讲的东西他不能接受,因为他没有达到理解你所讲的这个理论的程度。当他达到理解你所说佛理的程度之后,你说什么他才会相信。
师父现在给你们讲三点,教你们自己怎样来开悟:
第一,行菩萨道,就是走菩萨正在走的路,菩萨在救人,我们也救人。菩萨在做功德救度众生,我们也做功德救度众生。菩萨持戒修十善业,我们也持戒修十善业,这叫行菩萨道。
第二,累积福德。福德和功德是两个概念,福德就是做善事,做很多善事来改善你的因果。但是善事,不能代表你的功德。所以劝人学佛必须先从福德开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善事都不愿意做的话,这个人是不会做功德的。如果这个人一点好事都不肯做,你说他能做功德吗?绝对不会做的。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就是一个人的善根本性最要紧,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本性很好,良心很好,才能具备修心的基本条件,然后慢慢地修,要修出智慧,才能越来越接近佛法开悟。
第三,要有定力。许多人学菩萨,智慧有了,但是缺少定力。你们知道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修炼而成的,有了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学佛学法,学到最后如果没有定力,就不能达到佛的成熟性,也就是说,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师父给大家讲解的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想圆成佛道,在你做菩萨的时候,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如,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菩萨告诉众生,要善观因缘,你要学会善于去观察人家的因缘。比如,今天这个人与这个人关系很不好,很不开心。你首先要懂得去看,去观察这两个人的因缘果报,这叫善观因缘。很多人就是不懂,父母在吵架的时候,这个孩子非要插嘴,结果一个嘴巴被打上去了,这就是不懂得善观因缘。要救度众生就要懂得善观因缘,你要想救度他,首先要看看这个人和你有没有因缘,你有没有这个缘分去度他,去救他。如果这个人很恨你,不愿意理你,你去给他讲法,你不是去碰钉子吗?人家看见你就讨厌,这时你能救度他吗?如果这个因缘成熟就直接开示。比如,这个人学过佛法,你就直接开示,直接给他讲法。师父因为有着看图腾的功能就是直接开示,当然师父直接开示要比你们好,因为你们看不出来他的因缘,只能说你要好好修啊,也许人家会说,你还没有我修得好呢,所以要善观因缘。
下面师父继续给大家讲,如果你不去善观因缘,直接去开示,会让这个缘没有成熟的众生,得到害处。如果去劝说人家的时候,这个人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你就直接给他讲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实际上你是害了他。比如,你劝他,他不听,就算他嘴巴上不说,而心里已经不开心了,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意念,实际上你已经害他意识造业了,他心里在恨你,然后再胡说,那你就更造业了。他造业,你也造业,所以不成熟的人,不能去度,没有办法。佛菩萨都不能度尽众生,何况我人之辈呢?你们只能挑已经成熟的果子来摘,而不能把那些没有成熟的果子摘下来,道理是一样的。有些人根本不开窍,你给他讲啊讲的,到后来他还会骂你,你又造业了。因为他们的善根福德,尚未具足。犹如一个人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你去给他说:“你拿点钱出来投资好吗?”他没有这个缘分,怎么来参与这些投资呢?对不对?这就叫看缘分,而且要具足才能去救他。
另外在这个人因果还没有正式成熟的时候,你不能直接地去说法界的实相(法相实相),也就是当这个人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能告诉他这个世界的真相。比如,很多人很满意他的人生,而且感觉活得很开心,整天喝酒吃肉、跳舞唱歌,感觉自己很有钱。这时你去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这样沉沦下去,会上不了天,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会落入六道轮回,受苦无穷限。他们可能会立刻给你一个嘴巴,说你有病。因为他们缘分还没有到,所以不能跟因缘没有成熟的人去讲法界的实相,讲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实相,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因为这个世界是无常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实相。
因为他们缘没到,所以没有办法在心中升起一种平安和忍耐之心。比如,稍微有一点钱的老板,今天想着投资,明天想着做这个,又想着做那个,天天不停地想,天天冒险,他们永远不会平安的。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平安,要忍耐,平安就是福,千万不要去贪,只要贪就会有危险。永远要有一个平安心,不论做什么事情,能不能成功,要有忍耐心,要学会无所谓,一切随缘。
学佛法要学境界,要放弃贪瞋痴,随遇而安。对众生要有缘分的才能救,自己的努力加上师父的加持才能达到效果,才能成功。如果师父拼命地加持,而你不念经,是不能改变你的因缘的。听佛法的人,如果他们的善根不具足,没有很好的善根,没有很好的福德,就会诽谤你,讲你不好,对菩萨未来的道业造成业障,就是说对菩萨今后将来在人间弘法会造成业障。比如,那些缘分不成熟的人,就先留着,等师父去度他们的时候就比较圆满了。因为你们去给他们讲时,他们不信反而会很恨你们,会感觉心灵法门如何如何的,等师父再去给他们弘法时,他们在心里已经有一种障碍,就会造成业障,因为有一个先入为主,我不开心了,我不听了,实际上你在弘法时已经动了人家的因果,他本来不相信的,你让他非要相信的,所以就造成了障碍转成业障。下次继续给你们讲。
金言法语
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学佛要学真正的本性和真如佛心,你真正的原始来的佛菩萨的心,就是本性,就是如来心。
怎样来开悟:第一,行菩萨道,第二,累积福德。第三,要有定力。
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
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
要救度众生就要懂得善观因缘,
相关开示
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学佛要学真正的本性和真如佛心,你真正的原始来的佛菩萨的心,就是本性,就是如来心。
Wenda20160522B 23:05
如何看到自己善良纯洁的心
听 众:在录音里经常听师父讲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背业,慈悲众生,有求必应,我们仿佛看到了观世音菩萨善良纯洁的心。请问师父,我们学佛人如何看到自己善良纯洁的心?
臺 長:经常看自己是不是善良,对别人好不好。看看你今天做菜是不是想到要给大家吃,很多我们这里的阿姨三天两头给我们东方电台秘书处的那些小朋友做饭、供养,实际上这些阿姨在做饭的时候就有功德的,因为她们很善良。要看自己做什么事情的,她做的事情是为别人的,她就有功德;她为自己的话,讲老实话,做了美味佳肴一大串,没人说你好的。所以我要教育他们小朋友要感恩,人家阿姨给你做点饭、做点菜,连一句“谢谢”也不说,跑过去好像应该的,不可以这样的,一个人要有慈悲心、感恩心啊,对不对?(是的。他们说东方台的免费餐很好吃)她们真的做得很好,味道很好的。
Wenda20161030B 30:36
怎样让第八意识干净
听 众:我们要怎样努力才能更快地放下,让自己的第八意识干净呢?
臺 長:尽快放下就是在第六感觉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好的,看成正能量的,那么进入你的意识当中就是正能量了。然后再经过自己第七意识的不断升华,那么进入阿赖耶识的时候就比较干净了。现在的人,举个简单例子,“我的感应,我觉得今天碰到的这个人可能不会很好”,那你一看他,马上就感觉“你看,果然吧,不是很好”。你已经把他定位了,这个第六意识的感应、定位引导着你第七意识的成熟,第七意识成熟之后,慢慢时间长了,你会形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进入第八意识,就不容易去掉了。
wenda20160207B 17:47
关于“返璞归真”
问:师父经常教导我们要“返璞归真”,请师父开示一下具体怎样“返璞归真”,有什么方法?
答:“返璞归真”就是用良心就可以返璞归真。一个人做事情凭良心做,比方说“璞”是什么?“璞”就是本性,反璞的“璞”就是本性,那本性就是良心。良心是什么?内在的心,我们说佛心,就是纯洁的最内在的心,所以用自己的内心来观照自己在人间所做的一切,就是“返璞归真”(明白了)
原文: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
Wenda20130616B 51:24 真正的开悟是什么
听 众:对佛法理解性的开悟和真正的开悟和印证有什么区别呢?开悟是不是要建立在对佛法的理解基础之上?
臺 長:真正的开悟是什么呢?至少要了解佛法,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在人间这么救人,我们学的佛法对人间有什么真正的益处,应该要懂得我们到人间来是为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开悟。一般对这种理解和不能深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存在着你刚才所说的悟性不足,一个有悟性的人就能开悟,连悟性都没有他就不开悟。同样的一个事情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wenda20140615B 06:50
台长对“悟人向心而觉”的开示
問:师父您说“悟人向心而觉”,是不是说每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如果没有从心里……没有走心的话,或者没有斟酌的这种念头,都是我们自己干扰自己“向心而觉”的一种障碍呢?就是会自己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障碍?
答:那当然了。很简单了,开悟的人,心里明白的人才会叫“开悟”,当然他的心里明白了,对不对?“向心而觉”嘛。你心里觉悟了,你当然就是开悟人了。你心里做一件事情还不明白,你怎么能开悟呢?(是!就是说我们平常还是要保持心的清净,才能够感觉到这种细微的起心动念的这种因果的变化是吧?)对。清净心,就是清净心啊,很重要的(是,师父)
Wenda20191124 42:33
修佛者千千万,成佛者一两个,修好自己,修成没那么简单(选摘)
听众:有一个好像是师父的法身开示,请您验证一下。这个事情有个前提,某个共修组的有位同修,共修组的师兄花了很多精力培养他,让他从初学者到弘法精英,他本来是专职弘法,他经济困难的时候,共修组师兄还会给予他帮助。最近他突然改变心意,恋爱了,准备结婚,一旦他结婚生子,大半精力都会在家庭和事业上,弘法精力肯定会减少很多。共修组的一位A师兄对他的选择非常难过,感觉很遗憾,然后A师兄接到了好像是师父您法身的开示。开示如下:
“对于一个不开悟的人会想两者皆拥有,怎么可能?你告诉我。必须要取舍。学佛学法为了什么?你告诉我,为了超脱六道,而你明白,你却做不到,那没办法。人间的事情也得做,佛法的事物也想管,不可能的,现在他没有这个福气。有些人的确可以兼顾着两样一起,但是那也是人家前世积福积德的福报,一般人是不会有这个福气的。你去看好了,他如果选择了婚姻和家庭,就面临着烦恼接踵而来,不是那么简单的。处理佛法上的事物可以井井有条,处理家庭就会全是烦恼了,没办法的,谁让你出生在人间呢。法师也是人,人家有境界,人家为了超脱而牺牲自己的小家去融入大家,这就是法师,这就是境界。人生面临着很多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对了,就一步登天;有人选择错了,就遗臭万年。人生就是轮回,转来转去出不去就是一个漩涡,能够走出来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为什么师父说‘修佛者千千万,成佛者一两个’呢?不是所有的人闻到佛法,修了就一定成菩萨、成佛的,都是命,都是自己的觉悟。自己悟性不高,来历又不好,今生闻到佛法本应该珍惜,而不应该为了儿女私情而放弃佛法,放弃的不是佛法,而是自己的慧命。不光你觉得可怜可惜,佛菩萨何尝不是如此?用心培养的弘法精英,最后却因为感情的因果而选择另外一条路,菩萨也觉得很可惜了。他本人不会觉得有什么,会觉得自己还是继续学佛,以后也是要度人、设佛台的,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大家对他的选择却这样忧心忡忡呢?劝也没有用了,心都不在这儿了,已经想到‘美好的未来’了,说再多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组织好自己的团队,重新培养新人,好好弘法度人就好了。不需要难过的,一切随缘,心里平静一点,没有什么,不是还有弟子背叛师父吗?师父也是心里难过,不过,难过难过就过去了,就没有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能干涉人家,人家学佛也好不学佛也好,我们都是随喜你、赞叹你,‘心中无私天地宽’,没什么,又不是生离死别见不到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修成菩萨没那么简单的,你以为你学佛了,你是弟子了,你就能修成了吗?弘法的路是艰辛的,是不容易的。学佛的人多了,有一点困难、磨难就退缩的人数不胜数,你都能救吗?你都去可怜他们、带着他们吗?你有这个能力吗?而且自己修成修不成都不知道呢,你还在这儿夜夜哀思愁得不得了,有用吗?你以为成菩萨这么简单的?念念经就修成了?立立佛台就业障没有了?全是一步一步靠行的。不去做怎么能行?想当菩萨不走出去能行吗?如果我坐在电台里喝着茶水打电话度人,不出去能行吗?不靠师父的行愿去做、去开法会能行吗?靠着在家度几个人,你们差老远了,还为别人操心犯愁,想想自己怎么把自己修上来吧。人间一切不可得,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唯有功德才是最终上天的通关石啊,一切都是发心最重要,发心大则功德也大。师父走了。”
原文:怎样来开悟:第一,行菩萨道,第二,累积福德。第三,要有定力。
在人间行菩萨道就是自度度人
———wenda20120812B_1802
听 众:台长,在人间行菩萨道,是不是就是自己修行的同时也在度别人?
台 长:完全正确,行菩萨道就是在度人,就是在度自己(嗯,我感觉菩萨是自己觉悟之后,再让别人觉悟,可我就是自己还没有完全觉悟,就让别人觉悟,这是不是有点自己不懂就去教别人的意思呢?)嗯,不能这么说。你懂多少你教多少,因为当你想去度人家时候,实际上你比这个还没有相信的人已经懂了,我们不可能等到某一方面全部都懂之后我们再救人的,我们懂多少就救多少人。每一个我们的中文老师、英文老师、数学老师,他并不是什么都懂了之后才教我们的,大学里的老师不可能懂到教授的东西他才来教我们嘛(是)你这种理论是歪理,呵呵。
——171020新加坡一叶一菩提分享会
学佛的人福德庄严,做人不要轻佻,做事实在,为人慈悲,帮助别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我慢慢地消去,让众生之心在你的心中结成一个善果,把众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会拥有福德,才会拥有佛菩萨的智慧。
善根是最重要的,福德是修心的根本
——視頻开示31. 提起正念 远离欺骗。
想在人间有缘分、有福分、有贵人,就要广结善缘;想要修心修道,修出六道,就要提起正念。什么叫正念?正念就是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所以要遵照佛陀的教义,尊重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在人间积福积德,在人间广结善缘,在人间救度众生,你才能一世修成,永断轮回。
一个人在人间,善根是最重要的,福德是修心的根本,因缘和福德是连在一起的。你有福德,才会有善因缘;你有恶念、恶意,上辈子的,那就是恶因缘。我们若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出六道,《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有善根,才会有福德因缘,在人间先要变成一个有福气的人。这么多弟子现在闻到了佛法,每个人都在修心念经,你们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就会少病痛、少烦恼,加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护佑,你才能修成——人成即佛成。大家记住了,福缘怎么来的?佛缘怎么来的?都是缘分。愿力越强,你的善缘自然具足。人能守戒,身心安定,无有恐怖,那是因为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才能心包太虚。
Wenda20130224A 18:59 关于福德和功德
听 众:可不可以说福德是让我们在人间更有福,更适用于入世;功德是消业障,更适合于出世,这两者都缺一不可?
臺 長:入世的话,你下辈子再想回来,当然做点福德是很好,叫积功累德(我是想就供这一辈子来用,这样的入世,不是考虑下辈子)如果你做得大、做得多,很快就会有福报,这就叫现世报。如果你对某一个人好得不得了,这个人马上感恩你得不得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如果对女朋友好得不得了,这个女朋友马上就嫁给你,不是因果吗?种下这个因,不是果就来了吗(所以我们在转化善事为功德的时候,还要再留一部分善事转化为福德给这一辈子用)你这个理论有差异,不能这么讲的,在转换功德的时候,等到功德大到一定的时候,这个人一定有福,有功德的人一定有福报的,没有福报的人不会有功德,有福报的人慢慢会得到功德。很多人开始的时候做善事,做到后来人家就跟他说:“哎呀,你应该信佛啊,这样会更好。”他就慢慢信佛,因为善良的人、做善事的人很容易学佛。一个慈善家一定是良心很好的,良心很好的人很容易学佛的(不执着地去做功德,这样慢慢积累当中,只要不执着自己其实会得到很多)完全正确。
提问39.如何锻炼自己的定力;定力的好坏是否与修心好坏有关
———20160513马德里67:40
问:请师父开示,应该如何锻炼自己的定力?对于定力不足的人,是应该刻意锻炼,还是应该尽可能给自己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外环境?定力的好坏是否也与修心好坏有关?
答:有关系。定力实际上就是人的修养,你看很多人他不生气,他就有定力;你生气了,被人家一句话讲了,你跳起来了,你这个人叫没定力。不管说什么话,你听进去就好了,听进去你没有反应——可以,就定得住。你被人家一讲就跳,那说明你这个人很轻,没有分量。怎么样有分量呢?第一,要好好地增加自己的知识量;第二,经常想:我是观世音菩萨,人家要讲我不好,观世音菩萨会跳吗?观世音菩萨会跳起来骂人吗?观世音菩萨会生气吗?我是学菩萨的,菩萨会这样做吗?——定下来了。一想:我是人,我要吵,我要骂,我要跳。那你是人,你有本事像菩萨,你就不会跳了。
中场视频
视频:平时做人要有善行、善言、善思维,你就拥有了真正的原始的佛性
原文: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
wenda20160605B_5631
善根是如何利益我们修心修行的
听 众:师父,我们常说的善根是八识田中的吗?
臺 長:善根,八识田中的(一切善法成就的善根,这些善根是分开的还是合在一起的?善根又是如何利益我们修心修行的?)善根就是基础,一个人没有善根的话,怎么来救人呢?如果一个人良心不好,怎么做好人呢?善根就是你的良心,所以要有善根才能救人的。
shuohua20130208 24:59
如何理解功德要见、证、感悟
女听众:您在《白话佛法》讲过,“真正的功德不但要看见佛性,还要应用佛性,感悟佛性,见、证、感悟三个加起来才叫功德。”然后您在稍后一篇文章里又提到,“功德要善根、智慧、定力三个因缘具足的时候才可以成就大功德。”那么这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善根、智慧、定力具足的时候就是我们之前应用、感悟到的那种佛性呢?
答:是的,善根是最重要的。上辈子做了很多善事,而且根基很好的人这辈子才能够成佛的基础。跟船坞一样,有这个船坞才能造船。实际上就是你今世不断地感悟佛法、领悟人生,然后不断地造善业,再加上过去的基础,今世就成功了(我们去東方台的时候,有师姐经常会做素餐给大家,那么可以理解她发心是她的善根,努力做得好吃是她的智慧,长期坚持是她的定力吗?)完全正确。
(您能不能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见、证、感悟?)“见”是见证的见。比方说她每个星期给人家做菜,是不是一种见证?她看到人家吃了开心,她法喜充满,更努力地去做。“证”是人家吃了她这个东西,觉得原来素菜也能让我们吃得很好,慢慢证明吃素是可行的,不一定要吃荤,学佛学得更开心了,这不就“证”了吗?“感悟”是她自己得的,因为她见证之后有感悟了“为了大家共修吃上好的素食,我必须要坚持,因为这样能度很多人,可以让很多人以后吃素。我现在感悟了,人生就是这样,我不要为自己,我要为众生,为众生就是学佛”。她感悟了之后做起来更努力,不停地给她坚持,给她恒心。“感悟”重要不重要啊?“见”和“证”重要不重要啊?
(明白了。请师父保重身体)好,谢谢你!小姑娘好好努力,我觉得你以后会越看越明白,越看越聪明,越看越有智慧的。以后跟人家解释的时候一套一套的,那就是为什么人家度不到人你度得到人了(谢谢师父)
原文“”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
储备资粮及功德靠平时戒定慧
———shuohua20140905_0945
听 众:我们在修心、修行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不会让自己的功德有漏,怎样才能功德圆满,才能储备足够的资粮及功德,跟着师父回到天上的家呢?
台 长:很简单,资粮就是靠平时戒“贪瞋痴”,要多做功德,众善奉行、诸惡莫作,要有智慧、修智慧。然后自己要懂得怎么样来度人,这些都是大功德;发书让人家看、去解释都是大功德,等到这些做完之后你就不一样了(明白,弟子一定会谨记师父的话)
wenda20150830A 02:04
如何精进修行不走偏差、保证功德圆满
问:师父,修行如履薄冰,如何才能精进修行、度人而不走偏差,怎样可以做功德的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的功德圆满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答:功德主要是由善为变成善德,由善德变为一种本性的能量去帮助别人,那么成为一种功德。所以,“功德”这个事情并不是说你一定能够得到它的,因为功德在你运作的当中,你在做好事,比方说你开始发心很好,“我要去帮助他,让他学佛”,但是到了最后你跟他吵起来了;或者你没有救到他,然后你跟他闹起来了。实际上这个功德就有漏了,这不是原始功德了。
所以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圆满、圆融、宽容别人。三个“容”那你就是圆融、宽容、包容,这三个“容”你就可以功德不会有漏。有时候要坚持,度人也要努力,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有力量。所以最避免的、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功德有漏。“功德有漏”,举个例子,相当于不停地有钱放在口袋里,但是这个口袋你不知道有漏的,一直在把钱往外漏,漏到最后就漏没了。明白了吗?就是这样(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Shuohua20180907 23:51
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女听众:小孩子的本性是最好的,但是没有智慧。等我们长大了,有了智慧,但是本性就被人间的污染遮了一部分。我们学佛就是去寻找自己的本性、佛性,用人间的话说,就是善良。当我们回归像小孩子一样的纯真之后,但是也会因为智慧不够,断除不了烦恼。想请问师父,我们的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实际上本性就是佛性,智慧是佛性里长出来的,你想要回归到本性,你必须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你要有智慧,能够理解什么叫本性,相辅相成的。你真的要纯洁,就是回归本性,所以人家说修心修到后来的人,说他“看到你怎么这么傻”,他不傻,他才是真正的智慧之人。你看有些人在人间好像很聪明,上窜下跳,最后被抓进去;稳得住的人,看看他好像在单位里傻傻的,最后大家都选他,局长抓进去了,他升为局长了。你说他傻不傻?不傻的,定得住啊,要有定力。
(如果他好心帮助别人,但是不懂得善观因缘,别人会有烦恼心……)没智慧,他还是没智慧,不懂善观因缘就叫没智慧。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修的,还要拼命去度他,最后你度了一身业回来;明明知道这个人应该度的,你不去度他,你损失了一个度人的机会。你身上会感觉到很多的欠缺的——功德不够,功德不够是不是欠缺?(是的。是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一定有本性,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本性是永远有的,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有本性吗?肯定有本性。本性是在八识田以内的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当中的(启发本性就是在启发我们的智慧,是吗?)完全正确,这句话讲得完全正确(感恩师父)
原文: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如何理解“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来信二百七十七
问:白话佛法第二册《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中讲到:“第三,要有定力。许多人学菩萨,智慧有了,但是缺少定力。你们知道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修炼而成的,有了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学佛学法,学到最后如果没有定力,就不能达到佛的成熟性,也就是说,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师父给大家讲解的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想圆成佛道,在你做菩萨的时候,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如,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请问,“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是什么意思呢?
答:因为你是人,在人间再怎么修再怎么修,虽然可以很有智慧,做了功德,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诱惑,这样修下去就圆成了菩萨道。但为什么说“基本上圆成菩萨道”,为什么是“相应”?因为你还是人,吃五谷杂粮,在人间一定会有业障,虽然境界已经到菩萨道了,但是还会犯很多人间的错误,所以叫相应圆成。
原文:要救度众生就要懂得善观因缘,
——广播讲座 第一册第七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当这个人愚痴的时候,还没有开悟的时候,你拼命地去度他,去和他说佛、说法,引来的只是叛逆和反感。只有当这个人渐渐开悟时,你才可以度化他。所以学佛做人首先要慈悲人家,要有同体悲,要随顺机宜,顺着人家的缘分和机会来说法、讲法。台长希望大家多多学佛度人,但是也要掌握原则,那就是随缘说法,随缘去帮助人家。
Wenda20111111 58:40
无缘与缘分未到的区别
听 众:没有缘分和缘分没到有区别吧?
臺 長:那当然有区别咯!实际上菩萨说的“无缘不度”并不是指一辈子不度他,是说现在跟他没有缘分,并不是指一辈子没缘分啊!
Wenda20180624B 07:09 如何善观因缘
听 众:我们度人要懂得善观因缘,善观因缘有没有方法?
臺 長:善观因缘当然有方法了。静能善观,如果你这个人静得下来就是禅定,禅定能善观因缘;如果你这个人碰到什么事情跳啊、叫啊、闹啊,你说你能善观因缘吗?比方说在吵架、在跳的人,他自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的,边上的人就知道善观因缘了,“哦,原来他们两个因缘果报,过去一直在搅和,现在有果报来了,所以他们现在憋不住了……”你在边上不就叫善观因缘吗?(谢谢师父开示)
在度人时恒顺众生、善观因缘、妙法度人
———wenda20130512A_0848
听 众:我们应该善观因缘地去度人,但是有时候我们看不到潜在的是善缘还是惡缘,也看不出这个人的因缘有没有成熟,遇到不同脾气的人可能会格格不入,彼此心里都会产生障碍。请问师父该怎样去善观因缘才能做到弘法度人的时候既恒顺众生,同时又让他欢欢喜喜地接受佛法?
台 长:实际上恒顺众生、善观因缘都是一种妙法。善观因缘就是要会看人,什么叫因缘?比方他跟你说到佛法的事情,他说:“哎哟,我们应该度人。”比方中国现在地震,你跟他一讲,他马上说:“哎哟,真可怜,我们应该救度、应该帮助他们,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人就有善的因缘在里边了,学佛的基础已经有了,这不叫善观因缘吗?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什么叫善?就是很仔细地看因缘果报。这个人如果是很有善心的人,就可以度他。这个人跟他一讲话,他马上嘴巴里满口胡说八道,你能度他吗?(不可以)你把台长的书给他看,他把它扔了,说不定还包垃圾呢。要明白,善观善观就是用菩萨的因缘、用善良去观察世界上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众生,他们所做的行为、思维和语言。从语言、思维和行为当中是否能够看到慈悲心,到底是惡的还是善的,缘分看出来之后你就可以知道,他到底可不可以度。这个人你跟他讲话,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说这个人怎么跟他善观呐?你怎么样去把好的东西劝他呢?没办法的。
Zongshu20160604 24:50 要先度有缘之人
听 众:师父,我也挺想好好度人的,我也给他们书、播放器什么的,但是他们只限于听听,没有一个说是要学的。还是自己修得不好,对吧?
臺 長:对,就是缘分不到。继续度,度有缘众生,缘分不到的人先只能放一下。
结束视频
【故事】1200.学佛要先度有缘众生,妙法人心,使拥有善根的佛友破迷、先开悟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