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
71
125万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6-16.心佛相应 远离颠倒梦想
真正有智慧的人,还是要改自己的运。比方说,我的运是什么,我过去在修学佛法当中,我对很多事情搞不清楚,我觉得这个人在压我,那个人在指挥我,还有人不听我的,我自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不是让自己享受更多的福报,而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破除学佛当中的障碍能够自净其意啊。我们所做的一切,放下了,说明我们在改运,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攀上四圣道。难道给自己参照一个很烦恼的环境,就能修好吗?为什么过去庙总在山上啊?很简单,因为要清净、要安静。很多法师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把自己推到商场里面,外面乱七八糟在讲话,他在里面打坐、坐禅,人家一看,好,有功力。试想一下,这种修法困难还是在山上修难?肯定在商场修这个难。难会不会给你增加阻力啊?那你如果在清净的环境当中,又能救度众生,又能学正法、正精进的话,那你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制造魔障来考验自己呢?如果说菩萨为什么到人间来救人呢?因为他已经是菩萨了,他为了救度众生,他不怕。
要记住,不给自己制造魔障,你可能上天上得更快; 你给自己制造魔障,你也能上天,但是,魔缠身,给你制造了很多的压力啊。所以,菩萨叫我们不是要苦修行,而是要用妙法来救度我们现在的人生。现在是末法时期,必须用妙法来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学佛人,我们要懂得去除烦恼,往四圣道进步,这些都是让我们今后在人间有所修为的一种境界,我们必须往这个方向走。我们修内就是要经常地反省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学佛学到今天, 第一,我有没有贡高我慢?第二,我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佛心?我今天所有做的事情,跟菩萨比相差多远?我有没有慈悲心?我看见很多的众生,我是不是很烦恼了?我看见这个人,我愿意帮助,而那个人我不愿意帮助的,他来找我了,我会觉得烦恼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修内、修涵养、修学佛的境界,在内心培养涵养,你的境界到没到菩萨? 你自己是不是潜修了?
什么叫潜修?游泳的时候,表面上有水,往下潜水, 就是深,那么你们潜修的话,实际上就是学佛往深的地方学,也就是一种禅定,所以人家说,禅和定是在一起的, 定得下来的人就有禅,能获得禅力的人,他一定能定得下来。禅修和潜修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就是说,你学佛要学得深啊,你学佛要学得仔细,要往深里学,你就能够放下自己,不能学芦苇肚中空,要学麦穗,长得越高,头低得越下。所以,让学佛人的品格提升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佛人,你们虽然没有剃度,你们虽然没有穿法衣,但你们仍然是一个学佛人,你们是在家居士,所以不需剃度,但你们走出来的样子,要让人家一看,就是一个学佛之人。去年我们在船上搞活动,人家老板说,从来没有看见几百人不抢不争吃东西,全部吃素,结果伙计硬把螃蟹端出来, 我们硬让他们拿回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你们是学佛人,你们是佛的弟子,你们是观世音菩萨的佛子,你们怎么可以给母亲观世音菩萨丢脸呢?你们怎么可以给释迦牟尼佛丢脸呢?想想看,我们自己所做的一切,我们一定要接近菩萨。等你们今天上课结束的时候,大家想一想, 你今天做错什么了?你是不是因为自私自利而做?你今天要做某一件事情,想一想,菩萨会这么做吗?跟菩萨越接近,你们的境界就会越高。
学佛人要谦虚无我,佛法界讲,谦虚的人,才会无我啊。有我自己的人,他怎么会谦虚呢?什么都是我、我、我,我做不了,我不能忍受了,你这个事情对我不公平啊, 你说这个人都是我自己啊?还会谦虚吗?一个人谦虚了, 还会有我吗?所以,态度要诚恳,态度诚恳之后,这个人就会远离烦恼。表面上讲,烦恼很难远离,实际上师父告诉你们,师父要远离烦恼很容易的,你们相信不相信?师父当时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忘记,师父有自己的一个思维,师父只要想象一下,马上可以想通。你们如果想一下,你的生活当中如果有一次连命都没有了,你后面的生活所有一切都明白了,对不对?那师父现在有神通,师父看见黑白无常来抓人,那师父就更想得通了,你们看不到, 你们想不通,师父看见多少人要死的时候,黑白无常来抓他们,把他们捆绑起来,有些人被拉走的时候,这里还挂块牌子,这里还有手铐脚镣,你们知道吗?
师父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念大悲咒。师父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要走了,就把手放在他的身体上念大悲咒,他嘴巴里就说:不要念了,不要唱了。为什么?大悲咒实际上就是驱鬼、驱魔的,想想看,这个生病的人嘴巴里说,“我的手铐上全部是冒金星啊”。大悲咒下去,在帮他砸手铐。大悲咒是很好的,问题是看谁用啊?比方说,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好的吧?让你们来用,你们抬都抬不起来,还怎么来耍啊?大悲咒这么有能量的经文,要看谁来念了。很多人说,“台长啊,我念了这么多经文,为什么还不灵啊”? 那么,为什么师父念了就灵呢?你念得不灵,你的自修自力不够啊。
要明白,我们远离了贪瞋痴,我们就是远离了六道。讲来讲去这几句话,学来学去这几句话,难上加难啊。动不动就贪了,动不动就瞋了,对不对?小小的一个事情就反映出你们的贪。要到欧洲去,需要换欧元,这个高,那个低,我最好这个时候怎么样,那个时候怎么样,听得懂吗?这个还是贪念啊,要去除杂念不容易。要在生活当中来修行,要实修,所以说修行不一定要到哪里去,坐在观音堂念念经,要实修,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懂得,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修行之地。坚持每天做功课很重要,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不坚持每天做功课的人,就算他某一天把功课做得再多,他的功力也不会上去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就是再忙,但是你必须要做功课,你今天再忙,水哪怕温一温,你这水明天不会凉,所以,念佛念经都要每天坚持,这很重要。
我们在人间不管遇到任何的烦恼、挫折,我们的心一定要平、要静,要静得下来,实际上讲一讲静,很不容易啊。静是什么?无欲自然心如水,静不下来的人,就是有欲望,有欲望的人,就是静不下来。你们小青年谈恋爱的时候,只要看见一个女孩子了,这个人就会心动,心静不下来,你自然的欲望就会出来。有一个特别喜欢吃的人, 看见好的饭菜,他的身体就会动,手就会情不自禁地拿筷子,他的眼睛整天就显露出想拿筷子吃东西。一个很喜欢钱的人,他只要看到钱,听到钱,他的意念马上就动了。欲望啊,欲望能够害死人,你们不知道吗?贪欲,瞋欲, 痴欲啊,有欲望的人,就定不下来,就静不下来,所以, 你只要看见一个人静不下来,这个人就有欲望了。
我们学佛,我们不能起贪念,不能起瞋念,我们一定要顺着自己的缘来修,把自己这一辈子修好,实际上,一辈子修好成功了,胜过修十辈子没有修成。心不静,看得出来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没有欲望,他就静得下来。欲望对人的刺激太大了,你们想想看,喜欢赌博的人,为什么克制不住啊?因为他有欲望,谈恋爱的年轻人,他们的欲望促使他做任何坏事。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把欲望彻底地铲除,不要贪。就像“贫”字一样,多了一点,你就贪了, 越贪越贫啊;越贪的人,越不满足,越不满足的人,越贪啊,这叫恶性循环。真正修心的人,他是如如不动的,动什么?我有什么好动的?你今天比我有名又能怎么样?你今天是大富翁在我身边,我还是这样。你不信,师父今天叫某位大富翁站在这里,你们下面很多人就会动起来,不说搔首弄姿吧,可能就坐不住、站不住了,眼睛就看着, 恨不得上去跟他讲讲话,握握手,献媚一下,希望他给你一点钱,这些临时不长久的利益有什么用啊?全是假的、空的东西。
你离不开烦恼,因为你有欲望。你心里想要钱,想要他怎么样、怎么样,你马上就会有挫折,欲望和挫折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人有欲望了,他的挫折就来了,因为欲望你是达不到的,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欲望啊?所以, 不要让人间的挫折烦恼来影响我们,我们心里要快乐,我们绝对不能让烦恼来影响我们,我们不能听任任何恶劣的事情来摆布我们,你听到任何事情,你不贪、不瞋、不怒, 没有欲望,你说这个恶的事情能够摆布你吗?如果听到人家说你不好了,马上就不得了啦,你受到外界的影响了, 你的心不能跟着别人跑啊,因为这是你们的心,你自己的心,为什么要跟着人家跑呢?你们说你们自己的心是不是经常跟着人家跑啊?人家说,这个原始股马上要涨起来了, 你去买买吧?你的心就出去了,对不对?哎呀,我的心真想去啊,我的心真想怎么样啊,你的心就跑掉了,心跑掉了,三魂六魄就不齐,魂魄不齐的话,人就开始犯傻,愚痴就来了。魂魄不齐的人,愚痴一定会进入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真正修心的人,我们不要受外界的影响,心要不乱不动,心如如不动,再怎么样,我还是这么样。如如不动啊, 定得下来了,这就是禅定,禅就是定,所以叫禅定,要学会禅定。定得下来、静得下来的人,他就会看到自己的佛性啊。人静得下来、定得下来的时候,就会有智慧神通, 要冷静冷静,才会想出办法来克服。所以,要成就佛果的人,虽然心里会很累,但是是考验。师父教你们几个方法, 心很累,没有关系,就当是考验我的。心里很闷怎么办呢? 就当是障碍来了,让我们要越过去。被别人背后指指点点, 这就是我们的增上缘,这是我们的缘分啊,他不点我们, 我们还不知道怎么样上进呢,因为有人给我们制造障碍, 我们才知道上进呢?没有人给你有难度的楼梯,我们怎么能越过障碍呢?当众被人家诬蔑,一定是有魔来考验了, 要忍辱,对不对啊?唯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全大我。
师父叫大家无论如何,要念念增长,破除诸恶邪念, 成就出世正念功德,明白吗?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就是我们在人间所有做的事情,都是正的,都是能够修出人间的正念。只有正法破除无明啊,我们心中有太多的不明白了, 我们一定要破除无明,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到达彼岸。
每个人回家好好想一想,你们一个星期以来,你们到底做错了多少事情?你们要懂得忏悔。你们到底有多少懈怠?有多少人把自己很好的修心的时候给睡掉了?在人间你做人善良不善良?你起了慈悲心没有?你们把这些事情天天想一想,你们就接近菩萨了。师父给大家讲白话佛法,举个简单例子,我们要做三好学生,首先你要想一想:我身体好吗?我学习好吗?我品德好吗?很好,你不就接近三好学生了吗?你不就是三好学生了吗?现在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就是叫你们接近菩萨,菩萨叫你们不要贪,你们贪了吗?叫你们不要愚痴,你们愚痴了吗?叫你们不要嫉妒人家,你们嫉妒了吗?让你们有慈悲心,你们有慈悲心了吗?你们如果把这些贪心、瞋心、痴心都去除了,你就接近菩萨了,你们怎么会得不到菩萨的感应呢?求了半天, 菩萨会不来吗?学佛的根本之一在于你本身,有一句话叫“心心相应”,是以佛心相应佛心,以你自身的佛心来相应佛的心,你就能得到佛光普照。
金言法语
我们修内就是要经常地反省自己
我们远离了贪瞋痴,我们就是远离了六道。
要在生活当中来修行,要实修,
真正修心的人,他是如如不动的,......定得下来、静得下来的人,他就会看到自己的佛性啊。
无论如何,要念念增长,破除诸恶邪念, 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相关开示
原文:我们修内就是要经常地反省自己
Shuohua20140502 17:53 如何自我反省
听 众:如何让同修们在日常中学会时刻反省和检讨自己,这个也是我自己很需要的,这样就不会过于自我膨胀,不然的话就容易歪了。
臺 長:对,这个情况很简单。怎么样自我反省,我问你怎么样让自己干净啊?你每天早上要洗脸吧,要刷牙吧,对不对呀?自己固定一个时间好好地自我反省,每天上香念经之前先反省自己:我今天做错吗?我今天贪了吗?我今天愚痴了吗?我今天心理不平衡了吗?我今天害别人了吗?我今天能不能忍辱啊……所有的自己想一想,我今天像不像菩萨啊?这样就叫自我反省。每天两次,用西方很多的宗教讲就是祷告、忏悔,一样的道理。
Wenda20190712 59:56 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可以立刻自查反省
听 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是不是就应该立刻检查自己最近的身口意,并不管有没有想起都需要真心忏悔,甚至许愿念一拨礼佛大忏悔文忏悔,结合小房子化解,同时严格观照自己的戒律是否有守严格。这样是不是能够帮助赶快转运,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运用呢?
臺 長:可以的。
Zongshu20180503 06:04
每天要内观自己是否像菩萨
臺 长 语: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好好地学佛。有时候,我们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习性,要想办法改,经常要看,叫内观。要“观”,观就是要看,“哎呀,我这个臭脾气又来了!”“你看,我这个要面子的脾气又来了,我怎么改不了的?我怎么会这样?”每一天要内观,早上要想一想:“我像不像菩萨?”中午要想一想:“我像不像菩萨?”晚上要想一想。每一天以菩萨的要求来对照自己,你就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菩萨了,所以要内观。内观什么呢?自己要像菩萨。
原文:潜修的话,实际上就是学佛往深的地方学,也就是一种禅定,
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
———wenda20141109A_4607
听 众:台长,能不能开示一下什么叫“禅修”?说禅修可以带来健康和快乐。
台 长:禅修,用简单的白话讲就是“非常安静地修”。安静地修就是禅,禅实际上可以变化,或大或小,有形无形,有礼有节。实际上禅这个东西就是中国人讲的“禅”,禅在变化当中,比方说在争吵当中你突然间不讲话了,这就是禅。比方说你今天身体不好了,突然之间你一下子变了很冷静,“我以后应该想出一个什么方法来让自己的这个身体好”,也叫禅。禅实际上千变万化,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禅就是一种智慧,中国人讲的禅文化就是一种禅的智慧。比方说碰到事情能够想通,就是一种禅。不是说一听到禅就是打坐,很多人以为禅修就是打坐,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来学佛(不是专门一种门派?)禅修是有门派,禅宗是有的,但是这个禅文化整个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种优秀的智慧的文化。不是完全说禅修就是禅文化,不是这么说。(好的,谢谢台长开示)
Wenda20190728 39:57 为什么有修的人也会犯大错;要深学《白话佛法》
听 众:师父,有很多很有修的人还会犯连普通人、正常人都不会犯的那种错误,导致他的修行前功尽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有修,学佛还学偏成魔了呢?
臺 長:你的领导有好有坏吗?(有)为什么他做了领导还要做坏事?为什么做了这么高的领导还被抓进去了?为什么做了这么高的领导还要贪污腐败?你这种问题问出来,傻不傻啊?学佛就是好人啊?学佛就是菩萨?你不是也在学佛,你这么多毛病你怎么不讲的?(是,师父,对不起)你学佛,你骂人,对人家不好,人家说:“你这个人学佛,怎么还这样啊!”(对)你这种问题问出来,就是没智慧,好好把《白话佛法》看看再来问我(明白了)你全部在学人间的东西,你还在怒气冲冲,在学人间的打抱不平呢。就是因为他不好他才来学的,他好了来学什么?好人全部在天上呢,听得懂了吗?(是,听懂了)人间的东西太多了!问出来的问题真的可笑得不得了,为什么学佛人有时候比不学佛的人还要糟糕啊?他过去很糟糕,刚学佛,当然很糟糕了。没有智慧。
谦虚的人清净如水,谦虚就是无我、能够接受别人就越能够吸收到宇宙的能量
来信解答一百四十二 20170113
问:是不是一个人越谦虚,越忘我,越没有分别执着心,越能和宇宙融合在一起?就越能够吸收到宇宙的能量?
答:讲的有道理的,对的。谦虚的人清净如水,谦虚就是无我、能够接受别人,如果总是“我认为……”,总是我执的话,怎么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宇宙就是空性。他的理念是对的。
原文:我们远离了贪瞋痴,我们就是远离了六道。
梦中请菩萨去除轮回的因、断烦恼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二十九)2018-05-25
问:有天醒来,还没睁眼的时候,脑子突然蹦出一句话“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帮助我去除轮回的因”。
又过了几天,梦中我跟先生说“你可以请观世音菩萨断除你的烦恼”。请问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做功课时可以这样祈求菩萨?
答:如果有这个愿望可以自己跟菩萨讲,轮回的因就是贪瞋痴慢疑。
Wenda20200717 32:29 修行要好好改毛病,踏踏实实;受苦时要反省自己造因的时候
听 众:师父在2015年7月28日的图腾节目里说:“如果业障比例在20%以内,你就可以上天了;如果在15%以内,就可以超脱六道进入心灵法门的那个天。”请问师父,这里说的是心灵净土吗?
台 长:对(上次师父也开示了心灵净土的第一到三层,如果是15%的业障上去,是不是先到第三层,然后业障越少的话,上的心灵净土的层数就会越高?)要看的。现在问这些干吗?你们这种水平能够修到超出六道的?每天都在贪瞋痴慢疑,问这些?(对不起)好好地改毛病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不起,师父)像真的一样。阿弥陀佛境界比心灵净土还近一点,你上得去吗?(对不起,师父。弟子在这里也向菩萨跟师父忏悔,因为自己种了不诚实的因,所以现在会有不好的果,弟子一定好好忏悔改过)肯定的,讲都不要讲的。你要记住了,欺骗别人的人一定最后被人家欺骗,骂别人的人一定会被人家骂,打别人的人一定会被人家打,这不叫报应啊?(明白,对不起,师父,弟子一定好好忏悔改过。希望菩萨和师父加持弟子能够度过现在这个困难,感恩师父)早就跟你们讲过了,苦难来的时候就想想自己造因的时候,千万要咬咬牙(嗯)
原文:要在生活当中来修行,要实修,
在家居士容易懈怠,要在生活中修行
———wenda20131011_5602
听 众:在家居士相比出家人来说更容易懈怠,是不是因为在家居士除了修行还有更多杂事要做?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家庭都当成是修行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台 长:那肯定的,百分之一百。你在家容易读书还是到学校里去容易读书啊?(因为在家杂事比较多,所以容易分心)人家和尚尼姑什么杂事都没有,到时候吃饭,然后就是念经,人家当然修行修得精进了。你要做这个、做那个,家里这个事情那个事情,而且烦恼不断、贪心不断、贪念不断
(那就是说我们要从事上修,把很多杂事也当成一种修行方式,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对吧?)对,完全正确。生活就是修行,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一边生活一边就做佛,人成即佛成。做人就做得像佛一样,哪怕我这个人性格很刚强,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我不害人、实事求是,大家都喜欢你。有什么关系,说实话就好啦。现在的人你说假话谁都听得懂,只有说实话人家觉得你坦诚,说你好。你说假话谁不知道啊,现在的人多精啊!你骗人就是骗自己,骗不了天又骗不了地的。以为把人家骗了,最后人家都知道,就是你骗自己。
要严格地在生活中进行修心
——放下执着 寻找本性 200429A (第54集)选摘
修心,实际上最主要要修掉自己身上的是什么?就是执著。人的毛病就是执著,如果修心不把执著修掉,那你修什么心?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把执著修掉。而且修心,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哪里,你都要严格地在生活中进行修心。很多人以为修行是在家里念念经,有的人以为到庙里去磕磕头,实际上修心最重要的就是在修行当中生活,在生活当中修心。我们不是整天打坐、磕头、念经、拨佛珠,然后修了很多年,结果坏脾气还是坏脾气,改不了的地方还是改不了,自己经常执著的时候还是执著,烦恼依旧,性格依旧,心态依旧,你没有任何改变,你怎么能够修好心呢?这不是真正的修行。只要你执著还在,你还不是真正地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要懂得学会改变。
“法法是心,尘尘是道”
——拥有佛性 自然解脱 200620A (第90集)选摘
“法法是心,尘尘是道”,真正学佛修心的人不会这么固执,不会这么执著:“我一定要什么环境下,我一定要怎样才能修好心。”真正修行的人是随缘修心,随机参禅证悟。这就是我们很多菩萨到人间来“行也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今天语言出来,一动一静,所有东西都非常自然。为什么自然是很高级的一种境界?为什么我们现在吃东西都要吃那种natural(自然)的东西?因为自然才是道,因为自然了,它才能滋养出内心的一种正觉。
所以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乃至工作或者在农村种地砍柴,哪怕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为什么很多著名的诗人在游山玩水中他能写出很多好诗?就是因为他的自然。所以离开现实生活而去寻道觅法,反而离道更远。道在心中,就像很多人说“我要找一个好老师,我这辈子才能修得好”,你最好的老师就是你内心的觉悟,就是你内心的本性佛,你为什么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呢?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的修行永远不可能有成就。
原文:学佛人要把欲望彻底地铲除,不要贪。
佛陀治“贪”
20161007 日本·东京法会开示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积善德。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外面化缘,得到了一个芒果,远处一个婆罗门乞丐看到之后,跑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想给他,但是佛没有立即给他,而是对他说:“如果你说‘我不要’,我就把这个芒果给你。”乞丐迫不及待地冲着佛说:“我不要,我不要。”(你们很多人可能想“你不是不要吗?那我不给你”
那是现代人)。佛陀就说:“好,我现在给你。”那个人得到芒果之后一边吃一边跑开了。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难,阿难非常有智慧,他问佛陀:“佛陀,你也不是不给他,但是你为什么要叫他说一遍‘我不要’,再给他呢?”佛说:“唉,这个人贪心太重啊!我看他多少世当中只说过‘要’,从来没有说过‘不要’,所以我今天让他说一遍‘我不要’,以种下善根,将来这个善果成熟,他就会得到善报啊!”
Wenda20180610A 26:44 关于清修的定义
听 众:师父,有的人想问清修的定义和条件是否有明确的说明?很多人想清修,但是担心不理解真正清修的定义,不小心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请师父解答一下清修的定义。
臺 長:首先,清修的人主要是指欲望上的,欲望上有食欲、有性欲,“食、色,性也”。吃的方面你一定要吃全素,在感情上你必须断邪淫,断淫念,那就叫清修了。清修了,你想想看,看见男女你不动声色了,心不动了。对不对?(嗯)吃的东西,不为牛肉什么什么肉、海鲜所困扰,那你这个人不叫清了、干净了?第一,清肠;第二,清思维(哦,明白了)今天我还看了我们去采访的一个代表团,那个人跑上来第一句话:“我来到澳大利亚这两天,哎呀,真的是开心啊!哎呀,他们天天请我吃海鲜,龙虾、螃蟹……”他吃得开心,我听了之后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说这种人怎么做人?(对对。现在就在吃小龙虾,哎呀,我看到怎么……)你看到之后,你会很心痛的,因为你“人伤我痛”,你的境界已经不是他们的境界。等他们倒霉的时候,就想想他们这些时候,你就知道了(对对)我们学佛的人也会有一些烦恼、痛苦,但是我们的痛苦会慢慢消掉的,而他们永远消不掉的。明白了吗?(是的,明白了)
断贪瞋痴三毒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四)2020-04-07
问:贪瞋痴三毒,是否只要断掉其中之一,其他两者也会断掉?
答:三个都是有关联的,断掉一个,另外两个也会慢慢断掉。你断掉了贪,就不会恨了,也不会做愚痴的事情。一个不恨别人的人会贪吗,会做愚痴的事情吗?三个中只要有一个断干净的话,另外两个也会断掉,境界是一起的。
原文:真正修心的人,他是如如不动的,......定得下来、静得下来的人,他就会看到自己的佛性啊。
和尚的困扰!《智慧小故事-禅修静定》
----20170923 意大利米兰智慧妙语
有一个和尚问药山禅师,他说:“禅师,我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外部的环境所困扰?”药山禅师反问他:“那外界与你有何干啊?你为何会被困住啊?”和尚说:“这也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啊,请禅师给我开示。”药山禅师说:“原来还是你自己困住了你自己啊。”实际上,因为我们心中自迷和心境的转换,我们没有智慧,能够使自己心境随着万境而转,你才会真正地丢失你的慧命。
实际上很多事情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很平静;当你知道了,你就会变得很烦躁。所以,这就是中华传统上讲的,孔老夫子让我们“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我们不是在“理”上的,不是在佛法、佛理上的,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听,不要去看,好好地修你的心,关门即是深山,闭门就是净土。
心定下来的人,就生出佛性,就进入佛道。
——缘识提境,觉悟菩提 200226C(第5集)
有一句话叫“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生道”。一个人,心控制不住自己,心就是浮的。所以你去看,一个好色的男的,眼睛、行为、动作都是浮的。为什么人家说这个人很轻浮?眼睛都看得出你浮不浮,眼睛乱看女孩子,眼睛乱看男孩子,这种人就叫心浮,心是飘的,意念是不稳定的。心净,如果你的心很干净,你这个人定得下来,不会经常变化的。心定下来的人,就生出佛性,就进入佛道。
wenda20160124B 21:38
多想着众生,为众生吃苦,不容易退转
问:师父,保持初始心,心中多想着众生,多多弘法度人,多为众生吃苦,多代众生受苦,肯定会得到菩萨加持,这样心会越来越清宁,越来越见本性,自然不容易退转。是这样吗,师父?
答:对的,是这样的(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超脱凡尘的修心;什么是把境界拉到烦恼道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零五)2018-02-01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一册《修行人应明觉恒住》中讲到:许多弟子在修,但是他们的脑子是没有超脱凡尘的修,应该把人世间的凡尘超脱,你们把自己修心的境界拉到烦恼道,然后再修是很累的。能否举例解释一下如何修心是超脱凡尘的修心呢?如何修心就是把修心的境界拉到了烦恼道呢?
答:拉出烦恼道就是法师,不用为人间琐事烦恼,安静了,一心一意学佛修心念经,所以法师有任何想法都是不对的,这么好的条件,只能一心修心,有其他任何人间想法都是不对的。拉到烦恼道,到了观音堂,还在想“这个人怎么对我这样呢”,这里人人都是修得好的吗?都是好人吗?修得不好才过来修的,跑过来修,怎么会没烦恼?真正好的人都在天上,毛病多得不得了才过来修的。
Wenda20171126B 09:51
学习《白话佛法》要如沙里淘金
女听众:师父,那天我们在共修《白話佛法》的时候,读了一篇第八册的,题目是讲慈悲的,当时我们看这个题目的时候,特别想好好地读一下。后来发现前半篇讲的是随缘,后半篇讲的是要如如不动,我们就讨论,这个慈悲在哪儿写着呢?通篇就没有写慈悲怎么样(来了吧)我想跟您请教,我们后来就讨论……
答:这种就叫有漏,开始了(对不起,师父)玄机在里边:如如不动的人才会慈悲啊(是不是随缘也是慈悲的表现?)对啊。我问你,这个人在家里想不通,非要这么做,你随缘了,你顺着他,你这不叫慈悲啊?(对)自以为是,“通篇没有慈悲”,如如不动都是慈悲啊(对不起,师父)如如不动的话,你就是用你的本性,本性里面拥有着什么?(本性里面有慈悲)好了,如如不动,那不就讲的本性吗?(对)就是等于如来和佛,还有无上师,全部都是佛的尊称,你非要把他们分开。不懂,先别给人家挂帽子
(谢谢师父。反正我们觉得这样共修挺好的,要不然自己看的时候可能没有体会到这个,大家都想看慈悲,然后就发现:哎……我们就讨论)看见了吗?还带几个人一起批评师父,这个就等于批评师父一样(师父,真的没有)师父有时候题目叫《超脱虚幻世相,寻找意识真性》,超脱虚幻的世相是什么?就是你看到的都是虚的,幻相,想象出来的。意识的真性,先从意识上认识这个世界的真性,然后才会被你从行为上来认识。比方说你认识这个世界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空性的,那么正好你在跟人家争一个局长的位置,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就做出来:我让你,我不要做了。是这个概念啊。先是由思维上证得自己的“这个世界是虚幻的”这个概念,然后在行为上去落实。不要动不动就“哎呀,没有”,没有,找的。那个时候华人在旧金山,跑去都是泥土,都是沙子,哪来的黄金?淘啊,往里边淘啊。一看,看不到慈悲,淘啊,淘到后来就淘出慈悲来了,呵呵(谢谢师父。师父,对不起)好了,忧郁症,讲完之后,又怕师父有什么想法。师父这个人讲完就忘记了,把你们当孩子就是这样。不把你们当孩子,那师父电脑一开,你们可能脑子就不及我了。把你们当孩子,电脑从来不开,真实,如来性,如来本性(谢谢师父)
原文:无论如何,要念念增长,破除诸恶邪念, 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wenda20160408 23:37
台长开示“念念是佛,步步是道”
男听众:师父,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晚上,同修突然有一个意念,出来一句话“念念是佛,步步是道”,感觉很殊胜,请师父开示一下吧。
答:这白话都讲给你听了,每一个念头出来,不管什么念头出来,都是要念着佛,也就是说你的念头出来就要像佛一样,就要慈悲,要善良,要做好人,不能有一点点不如理不如法;“步步是道”,每一步走出来都要走在正道上,每一步都要走到佛道上。
Wenda20191124 52:36
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有什么区别
听众:做慈善的话是不是等于是在做入世功德?入世功德是不是最后就成了福报呢?
答:他如果不好好地上升到菩萨的境界,那么就是入世功德(在修行中,比如说因为生病或者有什么事情去求,而去放生、念经、做功德,那这种算是入世功德吗?)他的功德用掉了,比方说他生病或者他爸爸妈妈生病,他做了很多功德,是功德啊,功德用掉了,用掉就没了啊!功德用到人间了就变成福德了。还有一些找钱,就是福德(好的。像奔着超脱六道、救度众生的目标去学佛念经,还是像法师一样为了成佛、为了宏伟的目标去学佛,那这种就等于是出世功德了?)对了,因为他不为所求,叫无求、无所得,一个叫有所得。无所得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想为某一个目标去做很多事情。
Wenda20200802 09:24
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的区别;把自己当成菩萨就没有自己了
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开示:学会布施很重要,如果你今天布施讲自己的功德,那么你就是入世;如果你今天布施,在帮助别人,忘记自己,你就是在布施出世的功德。师父,您给大家讲讲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会得怎样的果报?
答:不一样的,一个是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个证得正等正觉。入世,也就是在做善事,在帮助别人,还是有限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说你帮助别人已经舍身忘我了,忘记自己了,就知道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如何才能忘记自己?有什么样的妙法吗?)把自己当成菩萨就忘记自己了。没有自己了,你觉得你是菩萨,你哪有自己啊?(对对)因为你自己是人,你把菩萨放在心里的话,那你已经不是人了,你是菩萨了(明白了)
白话佛法10-36 从本性中发出的功德 选摘
要懂得,人间功德要转为出世功德。人间功德,比如我今天用菩萨的心来帮助你,好像很好,但是要成为出世功德,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今天在人间所做的功德,也就是在人间的功德,以后要转为出世。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帮了别人,救了别人一条命,从人间来讲,你是个好孩子,你是个英雄,你救了人家。
但是,出世功德就不一样了,你是菩萨在救人,所以,你们同样去度人的时候,有一些人总在想,我在救你,我把你说通了,我让你想开了,那是入世功德。如果你今天觉得自己是观世音菩萨,是个大菩萨,你在救人,这个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就叫出世功德,那才是真正的功德。
一个人的发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发心,他做不了功德。
原文:学佛的根本之一在于你本身,有一句话叫“心心相应”,是以佛心相应佛心,以你自身的佛心来相应佛的心,你就能得到佛光普照。
wenda20121230A 24:58
真正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
女听众:有些同修问我,他们没有皈依过,看到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说法,他说那么现在我学佛教了,但是有的人说:“你没有皈依过僧人,我们拜臺長为师是拜师,不是皈依,还要补一个皈依的仪式。”有没有这个说法?
答: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自性三宝,所有的高僧大德都说过这句话的,所以有些高僧大德不要你去皈依他,而是皈依你自性三宝,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佛性。所以臺長给你们讲心靈法門,观世音菩萨跟我讲过,皈依佛是皈依你的自性三宝,佛在心中;皈依法;皈依僧,现在我们在家居士难道不是修行人吗?出家和在家有什么区别呀?剃头和不剃头最主要是心啊。同等学历的话,你要管他哪个学校吗?有时候在家里的函授大学,他的学历也被政府认可的话,难道他不是大学水平吗?
(对,我也是觉得有些同修就是……)执着(我以前看到的一些就是他只拿了一张证,但是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心里不皈依有什么用啊?学佛人要用心来皈依的嘛,你就算没有皈依过三宝,你心中有三宝,你就拥有了三宝,就等于皈依三宝(对对对)还有的人喜欢把过去的东西搬过来,来套现在的佛法,要想一想啊,某一个法门传到中国也有先后的呀。心靈法門过去没有的话,你把过去套过来说过去没有过嘛,过去是没有啊,过去还没有电呢、过去还没有飞机呢、过去还没有电脑呢,那你怎么拿算盘来解释电脑的问题啊?(明白,这个解释很好,回答了好几个同修的困惑,非常感恩臺長!)
白话佛法选摘
【開示】 正知,来自于每天对自己的反省;正念,来自于你的思维--20140914 中国台北
【精选】寂定于心 破除无明 白话佛法七-25、《心佛一体 皈依自性》以佛法来成就自己,我们要用佛的法来成就自己,就是让自己的心佛出现。实际上学佛学到后来,你想成就自己成为佛,你的心佛最后就会出现。心佛是什么?就是你心中最本来、最原始的佛,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身上的佛性。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佛法僧三皈依就是皈依你们自己身上的佛性啊。 修行中,人不可放任自己,要严格地看住自己的行为,你们今天作为学佛人,必须以佛菩萨的境界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意念和每一个动作,都要像佛,否则你身上自性三皈依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佛法僧,佛跑掉了,你不遵照佛的法律、戒律去做;在人间做事,不如理、不如法,法又没了;你自己不像一个僧人,你不像一个学佛人,僧又跑掉了。所以,要严格看住自己的行为。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精选】寂定于心 破除无明
白话佛法七-25、《心佛一体 皈依自性》以佛法来成就自己,我们要用佛的法来成就自己,就是让自己的心佛出现。实际上学佛学到后来,你想成就自己成为佛,你的心佛最后就会出现。心佛是什么?就是你心中最本来、最原始的佛,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身上的佛性。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佛法僧三皈依就是皈依你们自己身上的佛性啊。 修行中,人不可放任自己,要严格地看住自己的行为,你们今天作为学佛人,必须以佛菩萨的境界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意念和每一个动作,都要像佛,否则你身上自性三皈依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佛法僧,佛跑掉了,你不遵照佛的法律、戒律去做;在人间做事,不如理、不如法,法又没了;你自己不像一个僧人,你不像一个学佛人,僧又跑掉了。所以,要严格看住自己的行为。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白话佛法七-25、《心佛一体 皈依自性》
以佛法来成就自己,我们要用佛的法来成就自己,就是让自己的心佛出现。实际上学佛学到后来,你想成就自己成为佛,你的心佛最后就会出现。心佛是什么?就是你心中最本来、最原始的佛,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身上的佛性。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佛法僧三皈依就是皈依你们自己身上的佛性啊。
修行中,人不可放任自己,要严格地看住自己的行为,你们今天作为学佛人,必须以佛菩萨的境界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意念和每一个动作,都要像佛,否则你身上自性三皈依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佛法僧,佛跑掉了,你不遵照佛的法律、戒律去做;在人间做事,不如理、不如法,法又没了;你自己不像一个僧人,你不像一个学佛人,僧又跑掉了。所以,要严格看住自己的行为。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使用道具 反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7-10 19:29 , Processed in 0.03858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